12月博文1(岳冬芹)
发表日期:2018/12/26 14:29:51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岳冬芹 有614位读者读过
把学生当成一颗种子培养
——我与人民教育家叶圣陶共成长
摘要:叶圣陶先生是现在语文教育的一代宗师。他从六七十年的小学、中学甚至大学的语文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语文教学经验,形成“教育就是养成良好习惯”、“教育是为了不教”、“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等独具特色的教育哲学,为现代语文教育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关键词:养成好习惯、自主学习、农业教育
一、 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的素质教育观
叶圣陶老先生在他的教育观里反复强调“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所谓“良好习惯”,是指体现良好传统与时代精神、个体发展需要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养成良好习惯,就是要通过引导学生自觉地、持之以恒地学习和实践,形成自觉的学习行动并终身坚持。这种教育思想对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老师有很大的思想指导作用。
刚升入一年级的小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书写习惯、上课习惯、温习习惯……这些看似很小的习惯却影响了整个班风甚至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我们班就有这样的一个孩子,头脑灵活,思维敏捷,识字量很大,可是整天没有精神,坐姿不端正。不是歪斜在椅子上,就是趴在桌子上,写字的时候也是有气无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便发现孩子回答问题也不太积极,因此,学习中总是觉得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在作业中也是会写的字写错了。这种情况正是因为这个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的。
二、 教育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育观
叶圣陶先生在他的《改变教育》一文中指出:“受教育者不是像张开一个空袋子,等人家把东西倒进来,装满它。受教育者含有更重要的意义,就是学习,改变教育,就是要在改变受教者的学习,才算有收获。”凡是当教育者的,我们的目的是为了不需要教,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尤其是当小学语文老师的我们,如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能主动学习是我们的教学的重中之重。
我紧跟叶老先生的指导思想,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每天都会设置预习环节,引导学生在预习中圈出生字,回答我的问题,再提出一个自己不懂的问题在课堂上讨论。慢慢地孩子们懂得了自己找问题,自己全省自。在课后学习中,引导学生每天根据拼音自主阅读一页故事书,在日积月累中,孩子们不仅巩固了拼音的学习,还认识了更过的字,而且培养了阅读兴趣,提高了阅读能力。现在,每周三的故事社团课上,孩子们能绘声绘色地给大家讲故事。
三、 学生是一颗种子的学生主体观
在《枯坐听讲》和《不应当受这样的教育》等文章中,叶圣陶先生一怔见血地批评过一味地教师讲学生额听的僵化式教学方式。书本是经验的宝库,单熟读几本书,也只是记诵之学,要真消化了才能受用。这一点,对于低年级的语文老师的我来说,感受尤其深。一年级的孩子读书时,只听其声,不懂其义,有个别学生在我们学完了一篇课文后,都不能自己翻到这篇课文,这时候的孩子是被动的学习,他自己没有主动的融入学习中。学生不是工厂流水线上的产品,而是图里的一颗种子,老师给种子施肥、浇水、捉虫,最终种子要破图而出,还需要种子自己的力量,在课堂上,学生要吸收这些知识,要考学生自主的去吸纳,那么老师如何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呢?
1、让学生发现文中不懂的地方。让每个学生都要自己找出一个不懂的问题,并大胆地在课堂上问出来,让其他同学帮忙解答。
2、创建团队学习。我在班级创建8个团队,每个团队里选出一个小队长,带领大家讨论问题,虽然一年级的孩子组织方面和语言表达方面还不够成熟,但是经过一学期的锻炼,学生也能慢慢地知道了主动提问题,大声问问题,热烈讨论问题的好习惯。
在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应经常启发学生,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自主学习的学习意识,从而变成一颗强大的种子,破土而出,茁壮成长。自学能力是一种发展后劲非常强大的能力,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成才的关键。学生有了自学能力,在身边没有老师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自己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解决新问题。渗透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培养学生的素质,学生的学习力素养提高了,他们终身发展就有了无限的可能,教师只有教会学生如何去学,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成功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