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教学>>学习体会>>文章内容

12月博文二(贾蕊欣)

发表日期:2018/12/26 9:39:32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贾蕊欣 有612位读者读过

聆听了三位语文学科骨干教师的展示课,让我对小学不同学段语文课的具体教学形式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小学1-6年级,儿童的年龄跨度很大,年龄特点分明,不同的年龄和成长阶段,儿童的认知特点、认知方式和学习习惯、学习方式都是有很大差别的,我们的培养目标也是有区分度的,因此,我们在给不同学段的儿童上课的时候,务必考虑到学生的学段特点和学段目标,选用合适的课堂教学形式,从而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促进儿童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最终为培养儿童的核心素养提供有效的助力。

一、低年段,生动活泼

魏奇缘老师执教低年级课文《狐假虎威》,这是一篇成语故事,也是一则寓言故事,故事内容生动有趣,故事中的人物个性鲜明、活灵活现,这对于低年级小朋友来说是最感兴趣的了。那么,如何让我们的文本教学也灵动起来呢?魏老师也是动了很多脑筋。

第一,精美生动的课件。课件色彩明亮,小动物的形象不时闪现,人物语言和神态穿插其中,俨然就是一部活的漫画,孩子们当然感兴趣。

第二,活泼灵动的故事。课前学生应该是已经在老师的带领下扫清了阅读障碍,因此没有过多地随文识字,而是把关注点放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上。魏老师把故事课堂的理念贯穿始终,学生的焦点始终在故事中。

第三,妙趣横生的表演。魏老师准备了丰富的头饰和道具,也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性,让学生自由分组,喜欢老虎就演老虎,喜欢狐狸就演狐狸,学生很是感兴趣,课堂一下子就活了起来。

二、中年段,走进文本

陈永静老师执教中年段的《九色鹿》,是一篇本生神话。学生到了中年段,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和提升,因此,陈老师更多地是将学生引入文本,抓住关键情节和人物的语言,从字词句中品味人物鲜明的个性,以达到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感知和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