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博文(2)补——谈玲
发表日期:2018/12/26 8:22:05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谈玲 有531位读者读过
我与“乡村教育联盟”共成长
谈玲
秋阳杲杲,天高气爽,10月30日,我们有幸请来了唐珊珊、姜玲、王蕾等几位老师来我校送教。活动中,唐珊珊、姜玲两位老师的课堂精彩纷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唐珊珊老师执教的《夜宿山寺》是部编版二年级第18课《古诗二首》中的一首古诗。在教学中,她用她生动的语言引领着学生找寻着诗仙李白的“仙气”。一首古诗,从“读”、“想”、“背”、“唱”、“画”、“写”几个层次进行深入学习,带给学生意想不到的收获。同时,最令人惊喜的是唐老师的板书:几座高山,一座惟妙惟肖的庙宇,夜空中的明月和闪烁的群星,她用寥寥几笔将整首诗的意境展现在黑板上,让听课老师为她巧妙的心思而折服。
姜玲老师执教的是《古诗二首》中的另一首古诗《敕勒歌》。几张草原图片,一曲富有民族特色的歌曲,不经意间便将学生与听课的老师带到了那茫茫的大草原,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起来更加专注、认真。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姜老师紧紧把握低年段学生的教学重点,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读好诗中字词。同时不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让学生说说诗中看到的美景,按照从上到下的观察顺序,一起走进敕勒川的美景之中。
在本次的教研活动中,我也有幸听到了本校孔海燕老师执教的《黄山奇松》与贯茜老师执教的《钱学森》一课。她们课前精心准备,课堂有条不紊,娓娓道来,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这次活动让我受益良多,尤其是课后的研讨活动。王蕾老师说,语文课堂应该落实“有效”和“有趣”,要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使教学既有趣味,又有实效性。语文素养分为“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一节好课,学生的生长力和元发力都应得到彰显。在课堂上,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倾听素养的能力,重视学生表达,使学生能利用体会关键词的方法去表情达意,在说的过程中将语言内化。在低中年级的语文课堂中,我们尤其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王蕾老师说,朗读不是拐杖,是目标,理解和朗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最后是“写”的能力,教学中,我们要读写结合,并有反馈,使学生写话、写作能力得到提升。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我觉得,我自身的专业素养也得到了提升,在教学中,我会将我获得的经验运用到我的语文课堂上去。
从教九年,我从一个懵懵懂懂的“新教师”逐渐成长为一名富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这其中,既有我平时教学经验的积累,有我平时阅读教育专著所得来的专业知识,但更多的,还有平时参加教研活动,从他人身上所汲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这些,使我在教学中从“磕磕碰碰”逐渐变得“得心应手”。我想,不光是我一个人成长了,每一位青年教师都应有相同的经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都能从别人身上有所收获,更何况我们呢?
我感谢学校,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成长机会;我感谢同行,他们无私地将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倾囊相授;但我更感谢的是教育局为我们创设了好的交流平台——乡村教育联盟,它将更多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水平的教师聚在一起,使我们足不出户,便有许许多多教学能手为我们送来一节节精彩的课堂,为我们传授教学经验,使我们在教育教学这条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