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科研>>文章内容

不要让学校成为社会中的孤岛

发表日期:2013/1/21 15:11:29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陶勇 有580位读者读过

不要让学校成为社会中的孤岛

宋雅文

    我一直很喜欢一个词语叫做“温暖”,我觉得那是一种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感觉,人生的际遇,总是如一颗青藤,不知在何时,在攀援的途中,便绽放出一朵花来。我成了一名教育人,我喜欢这个词,比起园丁比起教书匠,我想我喜欢这个称号。祈智老师在《剥开教育的责任中》这样形容——教师要约,学生赴约,师生如约,这就是教育的和谐。是的,我想我们是一体的,我们是思想温情流动的共同体。

    近来常常听到周遭有孩子很惧怕学校,每每听到要去上学,总是露出可怜之态,我很心疼也很难过,究竟这是孩子的无理取闹还是我们将学校造就成了一个禁锢学生的场所,没有让它成为一个宽容的星球,让它有着适合每一种植物生长的土壤。米歇尔·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指出学校如果通过施加于人们肉体的精神压力来促使他们变得驯服和有用,那么这种机构的一般性质也就体现了监狱的制度,这就成了一种规训教育。或许我们的教育真的应该停下高速发展的脚步,应该摆脱“全体一个面向”而真正落实“教育面向全体”,让孩子的成长模式摆脱快餐文化的统一规格,让他们拥有自己的关键词与符号。

    我带一年级,班里孩子的差异度很大,厉害的小朋友已经可以达到二年级的水平,可是有的小朋友却总是还像学龄前儿童般很难和我交流,生活学习都有很大的困难。有的时候我很着急,我很想让他们拔节生长,可是我又懂得揠苗助长的道理,我唯有耐下性子,等待他们慢慢发芽,可是渐渐的,你会发现这种等待并不是无期限的,你爱他滋养他,不论风雨,不要洗涤你播种的背影,他会回馈你意料之外的收获,或许这才是教育最最秀丽挺拔的姿态,总是那么让人充满期待。

    我一直坚信劳凯声老师的话,真正的学校应该是生活化的。学校应该遵循的是不拘泥规则和机械式死板运作的机制,应当促进不用语言不用教诲,而是凭借本身的气质和意义起到教育的作用,让日常生活化的气息自发地出现在学校里。让孩子们在这里充实每一个零件,成为自己人生里最最独特却无可代替的作品。

    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五分”就是成就的标志,而对于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学校给予孩子们庇护,让他们的心灵在此栖息流浪。诗人叔伯伦说生命是一支队伍,迟慢的人发现队伍走得太快,他就走出队伍,快步的人发现队伍走得太慢了,他也就走出了队伍。或许我们应该以一个思想者的姿态,大步地为我们的孩子指引他们的道路,让我们以智慧和才华做好孩子们前进的援助者,为他们垫起基桥,让他们在长出自己的形状,成为自己的模样。

    我们是否给予孩子太多的束缚,而唯独少了自由。我们是要给孩子飞翔的翅膀,还是要在孩子飞翔的翅膀上,拴上石头。雏鹰要翱翔天空,必定经历磨砺。但负责的老鹰,绝不会让雏鹰在狂风暴雨和飞沙走石中学习飞翔。如果我们可以为这些浪漫的梦想插上翅膀,如果我们真的可以坚持我校的教育理念——让“阅读滋润童年,习惯造就未来”,如果让我们的教育有些温度,或许学校不会成为社会的孤岛,或许我们可以让这里成为让每一朵花蕊都绽放的美丽天堂。我愿将这些梦想与善良的种子播入孩子们的心灵深处,给予阳光与养料,静静等待,呵护它们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爱所有的孩子们,不要让学校成为社会中的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