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博文2 唐新程
发表日期:2018/12/12 16:35:38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唐新程 有496位读者读过
论高年级与低年级教学设计的差异
印象中很深的两次听课,一节是五年级教研课《天火之谜》,而另一节则是二年级的古诗《夜宿山寺》。
《天火之谜》文章主要讲述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实验”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实验,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教学中,把第四自然段作为课堂的重点,从比较实验风筝与一般风筝的不同,到感受富兰克林为科学研究不顾自己的生命,再到富兰克林发现秘密的欣喜若狂的心情。逐层深入,环环相扣,既了解了“风筝实验”的经过和结果,又感受到了富兰克林善于观察、敢于尝试、勇于为科学研究奉献一切的精神。
《夜宿山寺》是二年级语文学习的一首唐代诗歌,由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诗人用极度夸张的笔调形象、生动地勾勒出山上的寺院楼非常高。这首诗歌很多孩子都能倒背如流,如果一开始就出示诗歌的四句诗,孩子们肯定觉得乏味,这就不得不动脑筋想想怎么引入课文了。上课前,老师事先在黑板上画了一幅画,和诗歌所描绘的内容大致相似。上课后,老师请孩子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黑板上画的是什么样的景色。(确实有点考手艺,幸好是简笔画)接着,让孩子们用自己的心情去体会这画中的景色,调动起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并引起大家的共鸣,用自己的话语让大家置身于其中,也就是通感的教学手法。这时,孩子们仿佛已经知道了我的目的,都顺着诗歌的意思去理解,很自然的就引出了诗歌。这个时候孩子们读起来就琅琅上口了,而且感情色彩也很浓厚,比起干巴巴的说教,效果好像好了许多。当然,如果可以加入更多的思考有趣而又简洁的引入,迅速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就更能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了。
我发现高年级的语文课越来越注重品课。而低年级语文课更注重游戏式教学。
不管是高年级教学设计还是低年级教学设计,共同点都是在新课标的标准模式下进行教学的。但是在具体的课堂实践过程中教师心里背着新课标,手中还是拿着那张旧船票。这是因为他们并没有真正地在课堂上的生成教学,即真正意义上以学定教。新课标更多地关注课堂生成的新情景,新内容,新方法,新过程,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化的生命活动。它不仅要看教师教的怎样,更要看学生学得怎样,甚至要从学生如何学这个基点来看教师是怎样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