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教学>>教学反思>>语文学科>>文章内容

语文跟帖二 孔海燕

发表日期:2018/12/3 12:28:02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孔海燕 有573位读者读过

一路反思,一路前行

—《天火之谜》教学反思

禄口中心小学 孔海燕

学海无涯,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艺术,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所行,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才不会让自己的教育之路留下遗憾!所以,为了不留遗憾,我们应不断反思,一路反思,一路教学,一路前进!

《天火之谜》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实验”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试验,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

这篇课文情节上并没有像其他故事一样曲折生动,也没有多少华丽的辞藻,但是主人公富兰克林勇于献身科学的事迹本身会比较受学生欢迎,这样的试验会更能吸引人。且课文叙述生动、语言准确,很有研读价值。针对课文特点,从高年级语文训练的三维目标出发,我精心备好课,积极组织课堂教学。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是:围绕“富兰克林解开天火之谜”这个话题,紧扣“这个谜团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这句话,抓住两个问题:1.为什么直到18世纪才被解开?2.富兰克林是怎样解开天火之谜的?由整体切入,抓住课后练习3文中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再回到整体,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精神。

课堂开始的时候我提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学生说出来的答案很多,这就要考验老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尤其是看老师的有效预设和捕捉生成的基本功了。紧接着引导学生找到中心句:这个谜团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这句话中要抓住“直”“才”体会句子含义。这儿要做到以读为主,读中见悟。既要通过读让学生理解,同时还要尊重学生的多元解读,具体做法:学生说自己读懂了什么,那你来读!注重生成,达到读中见悟的效果!在教授富兰克林所提出的推论时,重点指导学生理解“不足为奇”、“难以置信”这两个词,通过词语理解串讲课文内容,从而走进富兰克林。这个环节把握整体不仅是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再回到整体,而且还要引导学生注意到课文整体内部存在的联系!读是手段,悟是根本!在想象人们冷嘲热讽时,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回忆真实,从课文中积累语言!这样学生就能设身处地地体会富兰克林的感受。

课文的另一个重点环节就是复述课文,这是一个难点,我们一直说要给学生一个坡度,让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我个人认为,不仅是一节课上的过程设计要体现一个坡度,更要在整篇课文的教学中给学生一个坡度,这样学生才能更好达到复述课文的效果!

在课堂结尾出示这样一个问题:学习了课文,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我们一直说要把听、说、读、写落到实处,但是我们课堂上往往只能看到听、说、读,唯独缺少写!我想: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把写和听说读结合起来,做到听写结合、读写结合、说写结合,或者更多的方式呢?最后给学生拓展富兰克林的几句人生格言。拓展不是无边际的,是有度有序的,课前要求学生搜集关于富兰克林的人生格言,在课堂上灵活的运用,既做到拓展有度,同时也深刻教育了学生,有事半功倍之效果!课堂末尾处推荐学生课后去读一读富兰克林其他的故事,阅读课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指导学生去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

 虽然这节课我准备了很长时间,但还是存在许多不足。如在指导朗读方面还不够到位。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的,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诌”这样的古训比比皆是。白居易读书以至“口舌生疮”,韩愈“口不绝于六艺之文”,最后终成大家。

 在我们的教学生涯中,每一次反思都是一种学习,更是代表着一种进步!忙碌的我们正是需要这样的机会去磨练自己,去用心思考,才能有所提升!我们要牢牢把握,且行且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