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教学>>学习体会>>文章内容

12月博文2 谢婧

发表日期:2018/12/3 9:01:01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谢婧 有624位读者读过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无意中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教师应该允许学生有不同观点,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看法。要鼓励学生“异想天开”,鼓励学生突破陈规陋习,摆脱原有知识范围和思维定势的禁锢,把头脑中已有的信息进行重组,从而产生创造的新发现、新设想,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正因为人类有梦想才有创新,人类梦想着到天堂去遨游才发明了飞机,人类梦想着有千里眼才发明了雷达,人类梦想着有顺风耳才发明了电话,人类梦想着有飞毛腿才发明了汽车……有梦才会有企盼,有梦才会有拼搏,有梦才会有激情。亲爱的老师,千万别打碎孩子的美梦,好好保护孩子的梦吧,让美梦伴随孩子的一生,让美梦成真。

    人的言行受制于他的心灵,人们的所思、所想、所行有着必然的联系。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吃不洁的东西不能使人的心灵变得肮脏,使人心不洁的来自于人的思想。有时候,祈祷是人的心灵获得慰藉的方法。

    大凡孩子知道自己犯错的时候,内心都有一种接受惩戒的准备,这是一种心理需求。对孩子进行适当的负激励教育,是符合其心理需求的。当然,教师在进行负激励时,还需要与学生之间有一种平等,并相互达成的默契。这样,学生会认为,老师不是在有意奚落和丑化自己。此外,教师采用负激励这种方法时,一定注意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激”,否则将会适得其反。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是一种高尚的境界,宽容是如此的美丽,愿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像蔡先生那样,有大海一般的胸怀,对学生多一点宽容。让我们的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中自由自在的成长。

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就是安拥有一颗爱孩子的心。一位教师如果想把工作做好,光靠自己仅有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教育过程中,学会关心,学会鼓励,体谅孩子,才会受到孩子们的爱戴。

这篇文中的老师,从“两毛钱”的故事中深切体会到:“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表扬是学生进步的催化剂。”

是的,鼓励和表扬作为一剂良方,能使很多学生获益匪浅。它是一缕春风,能重新扬起信心的风帆;它是一泓清泉,能滋润濒临绝望的心灵;它也是一座桥梁,架设起教师与学生间的友爱及真诚。

古人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也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欣赏和赞美”,欣赏、赞美和激励便是助孩子飞向成功彼岸的翅膀。

当孩子用各种方式来引起老师的注意时,他在给老师传递着这样一种信息:“我想得到老师的注意和赞美。”得到老师的注意与赞美,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幸福,将进一步激发他做出更大的成绩。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尤其要尊重那些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的学生。对学生的尊重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冷落学生,不羞辱和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

教书育人是一门艺术,教师的魅力在于睿智,教师的伟大在于宽容,教师的力量在于关爱。陈老师用“开火车”的办法给犯错误的学生一个改正的机会,真是用心良苦。我们的老师如果对学生多一点真情付出,多一些关心爱护,让犯了错误的孩子有机会改正,有勇气改正,就会使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健康地成长。

心理学的“罗森塔尔效应”:教师良好的期待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影响。可能老师们会说,我们对学生的期待都是良好的,希望他们成才,只是有时恨铁不成钢。问题就出在“恨铁不成钢”。对学生的“期待”要表达出来,因为有了“恨”,所表达出来的“期待”就不够“良好”了。

一首在国外流传并富有哲理的《育儿歌》,让每个爱孩子的人从中有所收获:挑剔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苛刻;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争斗;讥笑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怯;羞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卑;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称赞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欣赏;公平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正直;支持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信任;赞成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爱;友爱中成长的孩子能感受到关怀。

差生更需要关爱和鼓励,因为成功对他们来说太难了,或许从小到大他们都是在别人的否定和白眼中生活着,在他们的意识里,仿佛成功跟他们永远无缘,他们所拥有的是无以计数的缺点和错误。所以“帮他找找闪光点”的班会,大家给刘大帅找了许多闪光点,或许是他一生中最美的回忆,或许是他走向成功的一个崭新的起点,或许他能从大家的激励中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开发出自己的潜能。洒向“差生”都是爱,因为他们也是花朵,也是小树,他们也一样需要阳光,需要爱;因为每个人都有优点,因为每个学生都有愉快成长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