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博文1——陈娟
发表日期:2018/12/1 11:33:25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陈娟 有610位读者读过
《观察水》教学反思
《观察水》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个内容。从幼儿园到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在与水打交道的过程中,已了解了水的许多性质和用途。本课选择学生熟悉的水作为研究对象,就是要将学生脑海中的零星认识提升到水的内涵属性层次上,并且在概念提升的过程中,教给学生科学认识物体的方法,使学生在初次进入“物质世界”领域时,能够准确利用自己的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第一,在归纳经验方面,利用学生原有的经验,让学生通过眼看、鼻闻,舌尝等方法,从四种液体中找到水。当然找到水很容易,但它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要通过分析找水的过程,来强化学生对水的基本性质(无色、无嗅、无味、透明等)的认识,来归纳认识物体特征的一般方法。即: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用手摸。知道眼睛是我们的视觉器官,它能够帮助我们认识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沉浮、是否流动等;鼻子使我们的嗅觉器官,它能够帮助我们嗅出物体发出的气味;舌头使我们的味觉器官,它能够帮助我们品尝物体的味道;手是我们的触觉器官,它能够帮助我们感受物体的软硬、冷热。正是感觉器官的共同作用,我们才能全面的认识物体。学生在找水时,往往关注哪一杯是冷开水的结果上,却不关注找水过程。这一课,教师一定要把学生认识物体的经验上升到用科学方法的层次上。而且在这里我还强调了:不了解的物体,不能随便闻,也不能随便尝。还要告诉学生其中的原因,有的也许是有毒的。
第二,在引导认识液体特征方面,通过观察各种容器中水的样子和水流,使学生发现水没有固定形状,容易流动的特点。其实,学生对水的流动性非常熟悉,但对水没有固定形状却停留在前概念水平,如果我们给学生创造将水“倒来倒去”的机会,学生就会概括出“水没有固定形状”的特点,从而将前概念发展到概念水平。所以,这部分教学内容看似简单,却体现着“做中学”的理念,它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准确的表达能力。另外,这部分内容也为后面的“运水活动”做好知识铺垫。
第三,在巩固已有认识方面,课文设计了一个拓展性的运水比赛活动,旨在让学生在运水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水的流动性,间接了解有关虹吸现象的初步认识。对于运水,学生的经验使用杯子从一个桶中舀到另一个桶中,但教材增加了难度,先要求学生想各种办法,将水运到1米外的空桶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水易流动的特点,将粗管破开,形成“渠道”,用水杯取水倒入“渠道”的一端自然流入空桶;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利用家长养鱼的经验,把装水的桶放在高处,空桶放在低处,将管子的一端放在有水桶中,另一端先用水吸一下,当看到水流出管子后,将其放入空桶中。教材继续增加难度,又要求学生想办法,将水运到更远的空桶里。这一次不仅要求组内同学的合作,还要求组与组同学之间的合作。当学生真的把水运到10米以外,甚至更远的空桶时,他们掌握的不单是几个知识点,更多的是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感受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