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教学>>学习体会>>文章内容

十一月博文1 芮文静

发表日期:2018/11/28 16:44:16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芮文静 有606位读者读过

俗话说:“环境造就人。”一个班级的文化环境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在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中去塑造、锻炼学生,无疑比起单一的说教效果会事半功倍,影响深远。我将班级的特色名称起名为:“一个家”,简单的同时也是我最想要达到的目标。班级的文化建设既是一种文化氛围的创建,也是对被教育者心灵的塑造。家的氛围是快乐,温馨的,在这个大家庭里,老师和同学们都是“家人”,家人之间是相互尊重,彼此帮助,相亲相爱的,这也是我想要在此文化下营造的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

班级文化的内容包括班级物质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精神文化。我将从这三个方面具体说说我的建设方案。

一、丰富多彩的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每个人都想住在温馨,干净,美丽的家里。学生白天的时光,大多是是待在学校里,待在教室里,所以营造美好的班级环境是班级物质文化的重点。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老师授业、育人的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整洁、明丽、温馨的教室环境可以激发性情、陶冶情操,给人以启迪教育。美化班级物质文化,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诗风画韵”。这是展示学生才华的园地,设计为两个版面:学生成果展、美文欣赏,充分给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如美术作品展览,优秀作文展示,诗词书法等吸引学生参与班级建设,同时也为了提高学生语言表达水平,还在这一板块上有所创新,开辟了一个“七嘴八舌”栏目。这个栏目主要是时常提出一个中心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随时可以把自己的意见贴在墙上,和大家讨论,有点类似于我们网络上的灌水区。

2星星擂台”。这一设计主要是班级制度文化对学生量化考核的一种体现。

3“头脑充电站”。这就是班上的图书角。班中的小书库天天中午开放,班中有2名班级图书管理员,做好阅读登记。每月末,进行讲故事比赛,比一比谁能将书上看到的故事讲给小朋友听,并且评出读书星。

4植物园”。这其实也就是植物角,这里有孩子们带来的绿色植物。绿色可以帮孩子缓解眼部的疲劳,同时课余时间为植物浇水施肥,也是陶冶情操的一种方式。

二、构建和谐的班级精神文化

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在一个家中,家庭成员的关系是营造家庭氛围的重要因素。孩子们对班集体的热爱在各种活动中也能够体现出来。我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特别注重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1、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集体活动是富于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课堂,学生从中可以受到教育,得到启发,得到激励,从而使集体荣誉感不断增强。每学期学校都有大量的活动,除此之外,班级还组织各种形式的主题班会活动。班内活动的开展,是锻炼学生活动、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为此我在班内开展了各种有益有趣的活动:如两周一次的中队会”、课本剧表演、最佳小小组评比,每周之星、各种体育竞赛、手抄报比赛等等,对于班内开展的各种活动,我进行适当指导后,放手让小干部自己来组织、主持,锻炼他们的独立工作的能力。同时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但给同学们带来了很多的快乐,展示学生的才能,又培养、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还给班级带来了活力,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2、丰富班级管理角色,提高每个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班级内除了班干部和组长以外,几乎所有的其他学生都有一个管理角色:监督衣着是否整齐,语言是否文明,行为是否规范,门窗的开关等等,而且还定期交换管理角色,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的主人,每个人都觉得责任重大。增强主人翁意识的教育,可以体现在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论是募捐活动,还是每天的卫生扫除,只要教师的理念清晰,方法得当,就会有润物无声的效果。

三、建立全面规范的班级制度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健全一套比较合理的规章制度并认真贯彻落实,对于培养同学们良好的行为习惯,确保学生班级工作的正常运转,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完成学生的各项学习任务,促进良好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班级制度中,主要规范班干部的职责,课堂常规的确立,班级环境保护的要求。

相信三(4)班的同学们,一定能在“一个家”的氛围中,学会互帮互助,自主学习,度过美好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