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教学>>学习体会>>文章内容

十一月博文二 数学跟贴(陶倩云)

发表日期:2018/11/28 12:18:59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陶倩云 有576位读者读过

数学教研听课反思

 
      11月2号听了三节数学教研课以及王凌校长的评课与讲座,感悟很深。
       首先是虞晓笛老师执教的《认识射线、直线和角》。在本课的内容安排上,注重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从直观的认识慢慢过渡到抽象的知识概念。虞老师通过金箍棒的变化让学生明白射线是一端无限延伸;直线是两端同时无限延长。并让学生讨论线段、直线、射线的联系和区别,又在射线的概念基础上教学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法。课堂上强调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总结,自主动手实践,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射线、直线、角的概念。
      第二节是彭开月老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策略思想是一种数学思想,广泛应用于数学学习当中。彭老师教学过程中按部就班,逐步推进,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学生在不同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感受到一一列举的意义,明白一一列举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实际作用,激发了学生对于一一列举这种策略实际掌握。
       第三节杨悦老师的《认识百分数》。杨老师从篮球赛引入,问学生只知道投中次数能不能选择最好的队员?有学生提出不能,说要知道投篮的总次数才能选出最好的队员,一步步引出百分数的实际作用。整节课学生掌握良好好,能够明确百分数表达的意义以及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学生对于百分数的读法,写法,意义理解都比较透彻。
       三节课后,王凌校长给我们做了精彩的点评,要我们深度分析教材再去进行讲学。《认识射线、直线和角》课强调如何去理解射线与直线的无限的思想,因为无限依赖于想象,四年级学生并不能完全明白。用金箍棒作为例子并不完全准确,如果用激光笔来导入更利于学生理解。作为老师,要加强对方法的关注,而不是简单的机械模拟,对于本节课,还需要进一步去关注学生们课后对无限的了解程度。
      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时候,提醒我们一定要注意教学层次,不一定按照先教例题,在讲解习题的顺序教学。老师在备课时,可以将例题与习题放在一起可以分为哪几类?按难易程度排序,王凌校长拿彭老师的课为例,给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与梳理,并板书指导,让我们深感:原来数学课这样上,学生更能理解一一列举的必要性!
《百分数》要学会抓住学生的问题,抓由来,是什么,有什么用。学会把一个例子有层次的丰富成几个例子,去设计问题、设计活动,引导学生深度感知,从而量变引发质变。
       最后,王凌校长为我们做了《理解算理的常用教学方法》的讲座,为大家深度的解析算理与算法的关系。通过王凌校长对于九加几的教学方法指导,我深深觉得自己在日常教学中没有充分启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王凌校长说,数学学习有行为操作,表象操作和符号操作三种层次。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行为操作必须有。因为这是直接的经验,如果没有,那么他们将无法准确理解算理。但是行为操作并不能多,课堂上有一次就够了,多了对学生的学习没有更大的提高,反而容易引起课堂秩序的混乱。行为操作过程之后,老师还不能直接转向为符号操作。这时候必须有表象操作,老师在PPT中进行动画操作演示。因为都是相同问题的操作,这个时候不需要同学再亲自动手,老师用图像、动画的形式演示整个操作过程,进行两到三次的动画操作,有利于学生算理的积累。表象操作过程中需要有不同的层次,有问题的启发,同时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教学的形式要有变化。通过行为操作和表象操作的共同努力,学生就能自然地掌握一个算理,这是进入符号操作,学生不会脑海里没有确切的计算概念,只是死记硬背,他能够理解为什么这么算!通过王凌校长的讲座,我发现自身在教学过程中,过度重视行为操作忽略了表象操作,都是让学生直接动手,经过几次操作之后引入概念,但其实概念依然是直接告诉他的,没有进行及时的概括应用。所以概念应然是强加给学生记忆,他并没有完全明白算理。导致学生在完成练习的时候,她依然会分不清概念,做不对题目。
       之后王凌校长又举了其他几个例子,证明了三种操作层次的教学必要性,通过听王凌校长的讲座,我深觉教学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的。要想教好学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并且多向其他教师学习,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日常的教学中多实践、多反思,让自己真正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