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德育天地>>教育故事>>文章内容

11月教育故事(魏珍珍)

发表日期:2018/11/19 12:03:15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魏珍珍 有682位读者读过



陈冲这人与他的名字一样,带有“冲”的特点。老师几次向我反映:每次考试,应用题很少全对,读题时目光像飞一样,读不进去,理解能力差。期中考试后,她验证似的把陈冲的试卷朝我桌上一放:“看看,六道应用题错了三道,不是理解能力差是什么?”

“理解能力差?可千万别这么对他说。”我说。

下午自习课我把陈冲请到办公室,交给他一张试卷,请他把其中的三道应用题(即他做错的三题)做一下。要求他每题至少读五遍,第一遍慢读,并要用笔尖指着读,做到“字字入目”,边读边想。读懂了上一句,再读下一句。如果读五遍仍读不懂,再读第六遍、第七遍。

卷子交上来了,两对一错。

我把期中数学试卷递给他:“看看,为什么考试时没做对!”

“我最怕应用题,老师说我理解力有问题。”他喃喃地说。

“应用题怕动脑子的人。你不是理解力有问题,而是没用心读,没用心思考。做错的一题,你也能想出来。回家去想,给你三天时间。”

第二天他就作出来了,并一再声明,是他自己想出来的。

把斥责性的“理解力差”“马虎粗心”一类的话变为启迪性的、期待性的语言,这是一种艺术的批评。

“榜样”就是一种无声的批评

有经验的老师看到地上有纸屑,会不动声色地走过去捡起来。这时,凡是看到老师这一举动的学生会不由得朝自己的座位下面瞅--看看有无字纸等脏物。这既是榜样起的作用,也是一种无声的批评。应该说,这也是一种艺术的批评。

批改作文遇到字迹潦草的,总是情不自禁地写上“希望把字写工整”的话。写这样的话的时候,我总是小心翼翼地一丝不苟地写。假如一气之下(遇到这样的作文,常常改着改着气就来了),“意到笔随”,来个龙飞凤舞,还不如不写得好。看到老师写得比他还潦草得多的字--而且是批评学生写字不好的字--学生会怎么想,怎么说?

有时,我把不认真书写的学生喊到我跟前,看一些字迹工整、字体娟秀的作文。我什么也不说。当然也不让学生评论与表态,看完就离开。

批评,有时需要电闪雷鸣,有时需要和风细雨;有时需要凝重委婉,有时也需要默默无声。有些事理说清楚了,反倒什么都没有了。是的,一切尽在“不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