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德育天地>>文章内容

十一月教育博文 胡楠

发表日期:2018/11/13 10:31:30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胡楠 有598位读者读过

           班级研究管理的研究与创新

  禄口小学 胡楠

 

(一)班级管理简述

   “班级管理”一词在维基百科上的解释是: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而新课改中在提出以“素质中心”基础上,以“让课程上适应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指导,树立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的课程观。它使得整个教育的重心从原来的的知识、能力转变到情感、态度、价值观。

    近年来,小学班级管理的研究论文已经非常之多。可是为了促使班级管理能够进入专业化轨道,一些优秀教师的典型案例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在一个个个案研究中,对班级活动的研究和分析就十分有价值了。

笔者在一七年九月,第一次担任班主任的我正式接手了新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在这样实际接触学生的过程中,能很好的获得第一手资料,就能够为更好的写出叙事论文打下基础。本篇论文的初衷只在于能够为各个同在教学一线奋斗的班主任提出一点切实可靠的建议,也是一个反思自己教育的过程。

(二)研究对象选择

  本研究对象为江宁区禄口小学一年级五班,班级特殊之处在于班主任与学生都是第老师与新学生,班主任管理上缺乏理论指导与没经验,所以班级管理不是很到位。

   刚开始接手班级后,笔者便在图书馆借阅与班级管理的有关书籍和资料,确定了自己要做的首当其中的几件事情:

(1)共同的目标

(2)有一个团结的有威信的领导核心

(3)有为集体成员所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4)良好的人际关系。

首先因为是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我们班级的孩子还有很多幼儿园时候的样子,因此在开学最初我的重中之重放在了孩子们行为习惯的训练上。我利用班队、晨会让全班同学讨论,明确小学生应做到哪些,不能做哪些;在班内利用各种奖励措施,表彰进步,以此不断强化,帮助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一个人的成功不仅仅是靠勤奋和努力,更需要的是良好的习惯和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作为班主任培养学生习惯和能力是最重要的

在经过一段时间后,班级的各项几乎已经走上正轨,我的一些举措似乎有些效果,可是,好景不长,班级的情况又让我陷入沉思......

有很多家长外出打工。孩子一般由不识字的爷爷奶奶带,这种隔代教育对孩子影响很大,学生们跟着爷爷、奶奶养成了一些坏习惯。如:生活不能自理,缺乏自觉性,学习马虎、劳动观念弱、纪律松散,甚至学会了打架、骂人等。这一项项出现的情况,班级的其他学生也跟着浮躁起来,作为班主任的我十分忧心,经过几次和老教师的谈话以及参阅资料,我实行了我的“班级二十一天改变计划”

(三)计划实施

 实施时间:2018.4

 实施过程:

二十一天习惯的养成,将班级分成四个大组,每个大组中两个小组。一周七天,每周一总结一次,三周为一轮。班级设置了两名班长,六名部长(学习部长、服务部长、纪律部长、生活部长、宣传部长、卫生部长),根据班级平行管理理论: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由点及面,逐层管理。

具体措施:

(一)班队干部上岗制:

通过民主选举、自主竞聘、等过程搞好班队领导干部的选拔(即班长和部长)。

为达到把学生从被动被管理变为主动管理自己,做自己和班级的主人,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我采取了竟争上岗的策略,尊重学生意愿,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希望孩子们做到事事带头,以身作则,做好工作,以点带面。

岗位责任制

增加管理岗位,赋予相应权限,落实岗位职责,让每个学生在集体中都负一定责任,既管理别人,又被别人管理,在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的同时,形成班级事务“人人都有机会管”的岗位的部门管理

班长:秦缘

副班长:邓雅涵

学习部长:倪永博

管理范围:课前四件事检查员、早读诵领读员 、作业追踪员

管理要求:及时上报每日检查结果,学习部长汇总

课前准备检查员:四个组大组长

晨诵领读员与课前一诵领读员一致:四个组组长轮流 周五选取一周读书最好的人员

纪律部长:张悦

管理范围:负责管理制止每天课间打闹,不守纪律的同学。不听劝解的报告老师。

卫生部长:毛紫菡

管理范围

门窗小卫士:盛威

桌椅小卫士:每组副组长负责一排

黑板美容师,讲台管理员:值日生(轮流)

开关清洁员:周蓦

卫生角管理员:武浩然

小组竞争制

和学生商量给自己小组起名,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自己作为小组一员,要一起为小组而努力,争取不拖别人后腿。针对小组进行各方面的检查与评价,实现捆绑式的评价。使得小组能整体力量去改变那些平时表现较差的学生,用整体力量去约束他们。

小组根据各项:纪律,卫生,常规各项表现由班长每日两次加星

奖励机制:

每日星星获得最多小组可抽奖,决定第二天活动。(目前班级抽奖奖励有:小组内的拔河比赛,学校园林老师带去游览,和喜欢的老师合照一张照片,获得免一次作业...)

惩罚机制:

小组星星最少的小组次日由任课老师任意抽取练习题,小组一起完成。

实施成果:

班级学生目标意识明确 集体荣誉感强烈 愿意为自己和小组付出

  总之,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有序的活动过程,班主任只有在科学理论的

指导下,以满腔的热情,投身于教育管理之中,才能取得丰硕的成果。当然班级管理的有效进行并非一日之寒,还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