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博文2(马芳)
发表日期:2018/11/12 17:14:13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马芳 有575位读者读过
11月2日(周五)进行数学校级教研,特邀特级教师王凌讲座点评。全体数学教师参加。作为新教师的我每次参加数学教研课都受益匪浅,如沐春风。王特指出这三节课的教学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分别对今天上课的三位教师做出了一阵见血式点评,收益匪浅。
第一节虞老师的课,这节课的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体现无限,现阶段四年级的学生对于无限的理解,只需了解和知道它是无限的,是没有长度的即可。可通过有限来理解无限,有限是指可测,无限是指无测的,从可测到无测。对于虞老师引用孙悟空的金箍棒王特提出,从学科角度来说金箍棒是一个具体的物品,是成立的,将它放入课件中,以线段形式一端延长,不断地延长,当显示到白板末端时就没有了,万一有学生产生疑问,将如何与学生解释,最终只能依赖想象,这个想象是比较困难的,我们对于无限的理解只能依赖于想象,但是采用金箍棒导入是完全可以的,王特建议从点,点动成线开始去引,《认识射线、直线和角》是数学两大领域中的图形领域,形的基本构成就是点,如果这个点向两端进行运动,就可以得到一个线段,线段可以度量,然后线段再延长,再延长,无论线段怎样延长都是有长度的,只要判断它的两个端点就可以度量它的长度。王特指出我们可以借用激光笔这一工具来进行教学,当你拿出一张纸遮挡,此时激光笔射出的就是一条线段,因为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将纸移走,观察得出只有一个发射点,另外一个点没有,因为无限延长,激光笔的无限比金箍棒更容易从想象中去理解,也是没有长度的。如果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会得到什么?去想象抽象的无限更容易想象一些。接下来王特对虞老师的板书给出一些小建议,三线特征应在黑板上有所体现,会给后面的比较环节省很多事,这样课堂效率更整合些,因此顺势指出用于整合三线特征所用6分钟偏长,时间分配上稍有不合理之处,然后指出我们上课一方面关注知识,另一方面关注方法,通常在做比较时采用的是列表的方法,这点要和学生强调。对于平角的课件需要改动,在讲授时学生是稍有疑惑的,将课件调整成角的运动,然后去解释。最后,指出采用成语猜谜环节不恰当,建议删除,王特指出数学因直逼数学的本质。王特最后给出虞老师整节课的教学流程非常流畅,时间总体的分配也和合理,调整一些小的细节。
第二节课彭老师的课,王特指出首先我们要考虑整节课的层次,对要教学内容进行梳理,要了解策略具体指的是什么?策略具体到活动实际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特定的问题用特定的方法去解决。本课重点是关注层次,将所有习题和例题放在一起,看能分成哪几类,梳理所有的习题会发现是有不同类型的,然后将类型进行分类,分类之后按照难易排序。王特建议当我们做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进行排序。最后王特对彭老师的教学课件进行重新排序给出建议,还要注重对已知信息进行加工,本课重点还要关注学生的起点,用贴切学生目前的水平解决问题,才更容易接受。
第三节课杨老师的课,王特指出引用环节非常好,本节课的开展要如何做呢?从抓住学生的问题去做,首先第一个,它的由来(即为什么要有百分数?)学习任何知识我们都是关注三个方面:它的由来?它是什么?它到哪去?接下来王特指出,不要通过一个例子就急于下百分数的定义,对于概念的认识,知识的学习,要想达到深度的理解,感知充分是非常必要的,否则只有通过记忆方式去学习,注意教学技巧。对于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把一个例子丰富成两到三个有层次的例子,然后通过比较再提取相应的概念,在这两到三个例子中如何让学生卷入你的层次中去,就必须得设计问题让学生进行活动,这时学生自然而然便有了感知,最后进行总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在生活中经常遇到要比较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不能够通过量的简单大小比较来确定,而要通过比率去比较,通过比率比较往往需要把它化成通分,然后变成分母是100的分数便于比较比率。最后提出思考:你能解释产品的合格率吗?让学生思考并发言。接下来引出百分数有时也叫百分比。在后面出示的习题中,注意判断题的选择。对于千分数的解释此时就可以顺势带出,不要摆在整节课靠前部分。
听完王特的讲座点评受益匪浅,回味无穷,每一节课的点评都让人觉得循序渐进,深入浅出,非常荣幸有此机会深入的学习,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加强学习,不断的严格要求和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