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教学>>文章内容

语文教研跟帖一(谢丽)

发表日期:2018/11/9 16:41:22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谢丽 有632位读者读过

                       清晰目标,以学定教,让语言文字真正地落地生根

                                 —— 《九寨沟》、《黄山奇松》、《钱学森》听课反思

                                  禄口中心小学    谢丽

最近,学校举行了语文教研活动,王蕾校长全程参与了活动。我们学校张蕴宇老师、孔海燕老师、贯茜老师分别执教了《九寨沟》、《黄山奇松》、《钱学森》。下面我来谈谈我的听课感受。

首先,张蕴宇老师执教的《九寨沟》,以读词导入,出示四字词语,让学生读,相机正音评价,其中,第一二行词语表示了“自然风光”,以此继续展开自然风光的教学。接着让学生找一找有哪些自然风光,并说说最吸引你的景观是哪儿,品一品美景的特点。分别交流:瀑布、雪峰、湖泊、森林,老师带着学生找课文中的关键词,仔细品味,感悟美景,再有感情朗读,最后在歌曲中结束课堂,意犹未尽。孔海燕老师执教的《黄山奇松》一课,给我的感觉就是结构清晰,有详有略,注重学法。孔老师以黄山具有“天下第一奇山”的美誉和黄山四绝导入,给学生留下悬念,接下来以一个“奇”字,提纲挈领,梳理文章“总——分——总”的结构特点。精读部分,张老师主要抓住了关键词句来体会“迎客松”的特点,并进行情境说话训练,进一步体会迎客松的不畏艰难、生命力顽强。除此之外,张老师还有写法指导:实写加联想,并进行仿写,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钱学森》一课由贯茜老师执教,贯老师抓住钱学森的两处语言,分析、探究、交流,辅以冯卡门和当时中国一穷二白的背景的补充,让学生理解得更加透彻、体悟得更加深刻。所以,在教学中适时适当的背景资料的补充有时候对教学的深入开展尤为重要。此外,贯老师还关注了特写和倒叙的手法,真正做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最后的颁奖词,在学生对钱学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后出示,将课堂推向了高潮,也让人为钱学森的爱国情怀深深感动。

几节课上完后,王蕾校长进行了点评,对我有所启发。

一、听

1、先听后说,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听是学习的基础。

2、以学定教,要学会倾听学生,理解学生的需求,再基于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

二、说

1、基于主问题,引导学生说,将所学习的文字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

2、可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以训练学生说的能力。

三、读

1、朗读。朗读不是拐杖,就是一种目标,不管哪个年段,读一直都是我们要求学生达到的目标,读的形式有很多种,自由读、范读、配合读等等。朗读与阅读可相辅相成。

2、讲故事。可依托学校“故事农场”的理念,将故事融入课堂。

四、写

1、做了要有反馈。

2、写一写:比如《钱学森》一课,可用“钱学森,我想对你说————”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

  每次的磨课和教研都会使人深受启发,希望自己也能够在以后的教学中清晰目标,明确重点,基于学生,以语言为抓手,以语言为根基,引领孩子有效地学习语言文字,让语言文字能够真正地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