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博文二(赵磊)
发表日期:2018/11/6 8:12:58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赵磊 有599位读者读过
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唱歌教学
在小学音乐课本中,有不少流传久远的优秀的儿童歌曲,深受学生的喜爱.教育家柯达依说:儿童的音乐教育依赖于他们的指导者,因此,他们必需是最好的音乐家、教育家。可见,音乐教师在歌唱教学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由此,歌唱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讨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要培养学生对合唱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歌唱是学生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和权利,如何保护这种权利,发展这种能力。我担任五年级音乐教学,在课堂上,例听世界童声合唱团的优秀作品,儿童合唱曲录音。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对合唱产生全新的认识,培养兴趣,渴望听到合唱美好的声音,从而产生合唱的欲望。
二、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音准概念。
要唱好合唱,让学生唱准音是基本的条件。但考虑到过分地让学生练习唱音阶会比较枯燥,所以结合歌唱、游戏、律动等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音高、音准、节奏感等的培养,让学生从最简单的训练开始,从“低起点”开始,逐步达到“高落点”。
三、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习惯。
高年级的学生活泼可爱,好动有个性。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要以好的歌唱习惯去影响学生,做学生的楷模。教师要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向学生讲解一些歌唱的要求,让学生通过实践和比较,自发地建立起较科学的歌唱状态,在肯定的基础上纠正学生的一些不良歌唱习惯,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歌唱,不大喊大叫,逐步培养良好的歌唱感觉。
四、让学生多听、多模仿。
有一个好的“音乐的耳朵”,对唱好歌曲是非常重要的。歌唱讲究的是一个整体的合作,只有相互地倾听,求得准确和谐,才能保证合唱的成功。在教学中,对音准务求准确,这样才能在大家的努力下,共同创造出优美动听的和声,所以每个人对自己所发出的声音,要做到“心”里有数,而这种感觉的建立,有很大一部分依赖于“音乐的耳朵”,要唱得好,首先要听得好,听录音、听教师范唱、听琴弹奏、听学生唱,在多听中培养自己音乐的耳朵。
五、要正确对待班级学生的差异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常常有这样的例子:同样的两个班级,在同样的教学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就是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也会有较大的差别。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教师要正确地对待。“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合唱教学,对孩子而言,是一种愉悦,将渴望得到更好的音乐的热忱注入他们的心灵,这个热忱将延续至他们的一生。” 柯达依的话给我们教师的工作以莫大的鼓舞和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