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教学>>教学反思>>语文学科>>文章内容

跟帖一 孔海燕

发表日期:2018/11/2 16:18:03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孔海燕 有535位读者读过

在实践中感悟,在点评中成长

--《黄山奇松》教研活动反思

 《黄山奇松》介绍了黄山“四绝”中的奇松一绝,它们姿态奇特,十分有趣。全文共三个自然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和喜爱。    

 这节课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就在于让学生去体会黄山松的奇,学习作者是如何来写这些奇松的。当然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朗读,《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教学非常重视。在四个学段的阅读部分都率先强调:“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教学建议部分也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可见,朗读被认为是贯串于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语文教学方法。朗读,就是一个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于永正老师说:“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所以要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理解才会更深,努力让课堂充满语文味。比如在讲到:迎客松姿态优美 ,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一句时,我是先让学生通过理解关键字词来先感受迎客松的外形特点以及迎客松的茂盛,比如“遒劲”和“郁郁苍苍”,再通过朗读这些词再读出这种生命力来,接着抓住“饱经风霜”一词体会奇松生长过程中的艰辛,通过出示迎客松可能会遇到那些磨难,去体会迎客松生长过程的艰辛、生命力的顽强,再通过朗读,学生很容易就会体会到松树的“奇”之所在,读为悟服务,悟反过来促进朗读的提高。在教学“陪客松”和送客松的时候,我就主要是让学生结合迎客松的学习方式进行自学,让学生自己在朗读中感悟。

 每一篇课文最重要的就是教会学生作者的写作方法,当然光会也是不行的,要动手去做,动口去说,只有得到实际练习,才能更好的把握这种写作方法,才能学会知识迁移。所以在课堂的最后,我安排了一个小练笔,让学生仿照第二自然段三种名松的写法实写加上联想,自己也写写黄山的孔雀松。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听、说、读、写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    

课堂结束后,有幸得到王蕾校长的点评。点评中,王校长告诉我,我的课堂目标清晰,重点明确,始终抓住黄山松“奇”这个主问题,尤其是能将口头语言的生发转化为执笔能力,这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很有必要。当然,王校长也对我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完善:比如课堂开始的时候,可以创设一个情景,这样才能更好地把学生带入到文本的学习中。王校长这么说:同学们,我们语文书上有很多写景的文章,我们完成可以把它当成旅游小册,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浏览看看。结合我们以前所学的拉萨、九寨沟等景点,再将黄山这个景点引入。这样会让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比直接点出课题效果会更好。在讲第一段和第三段时也不要一带而过,只为了讲文章结构,段里的一些词也需要点一下,由第一段和第三段的内容过渡,激发学生对三大名松的探究欲望,这样才能更好地贴合主题教学。语文教学要立足于学生,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点都要又让他们能得到真正的发展和提升。在课堂上,我们更是要基于学生的诉求去教学,因为学生是有张力的,我们不能生拉硬拽,而是要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自己,这样他们才会有成长。

在我们的教学生涯中,每一天都是忙碌的,备课、上课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自己去钻研,时间常常都会显示“余额不足”,大脑也会偶尔“罢工”,这些就会让我们手足无措,摸不清方向了,那么我们遇到的每一次听课都是一种学习,更是代表着一种进步!忙碌的我们正是需要这样的机会去磨练自己,去反思自己的教学,才能去有所提升!先进的教学理念、崭新的教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声情并茂的教态、简约灵动的教学风格都是我们能够在此积累到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做的就是牢牢把握,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