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博文(2)——刘利萍
发表日期:2018/10/31 15:14:08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刘利萍 有543位读者读过
故事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探究
——以《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例
一、案例背景
随着中国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数学故事教学法便是一种新创教学法。但我国数学故事教学理论不完善,小学数学教育比较单一,因此,数学故事教学理论表现出凌乱,琐碎,不系统等特点,在已有故事在教学中应用的各种情形来看,以故事为工具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和概念,或作为教学任务发生的条件和背景,故事应用过于表面化。或者不用,或者用的时候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心理与情感体验,教师只是机械的照搬故事,没有很好地讲故事融入教学。将故事应用于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旨意之一是补充以知识性、技术性、实用性、时尚性为重心的教学任务中的人文教育缺失,让学生获得一种精神启示,一种生活习惯,一种内在思维。真正充分利用故事的教学活动,应当有效开发故事所内涵的精神性的主题、内涵、价值、生活逻辑,过程性的故事脉络及其蕴含的可衍生的教育主题,以及美学性的人物、情节、结构、创作手法等故事元素所内涵的课程教学资源,让学生从对故事的体验反思中受到精神的陶冶和智慧的提升。
怎样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故事教学,故事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什么促进作用,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下面,以“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例,探讨数学课堂中的故事教学方法。
二、案例描述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是小学阶段一堂必不可少的概念课,他为我们以后学习的小数认识、性质及分数的意义等内容教学奠定基础。但分数的概念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而且分数很难理解,所以在第一次的分数教学上一定要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投入学习、用心思考,这样的课堂学习才是有效的。
结合我校故事课堂的额教学模式,我想到了“孔融让梨”的故事,发现分数和让梨可以进行衔接,于是我在上《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时,将导入部分改成了“孔融让梨”故事,教师给学生讲解孔融让梨的故事,感受孔融让梨的过程,体会“让”的思想。然后结合教材的情境,过渡到新课“小猴分桃”的故事,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创设情境:分梨,在故事中要求学生不许说话,只能用掌声来表示分得的梨数量“有4个梨子,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得几个?”“啪--啪!”学生用两声掌声回答了问题。“有2个梨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呢?”“啪!”掌声依然响亮.最后“只有一个梨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该怎么表示。学生到了“心求通而未能,口欲言而不得”的悱愤状态了,学习的热情自然就激发出来了,这对后面的教学自然就铺垫开了。这时,教师让学生想办法表示这半个梨子,学生们的思维立马就开阔了,有的画图,有的写字……当学生用已有的方式不能表示这个梨子时,内心产生了强烈的认知冲突,对于新知的探索就显得急不可待了,这种强烈的求知欲就是学习的最大动力。
三、案例反思
1.故事教学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一位学者曾经说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将10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肯定会难以下咽,但是将10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0克盐全部吸收了。数学知识就像10克盐,单调枯燥、逻辑性强,学起来乏味,而故事就像是一碗美味可口的汤,形象具体,适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将数学融入故事之中就如将盐融入汤里,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2.故事的选择要恰当
教师在选择故事时,要把握分寸,应用题故事牵强附会,没有情境性,尽量不要使用。故事情节要针对当前教育内容,进行有目的的修改,不要拿来主义,要抓住故事中的教育契机,提炼符合课程要求的敬业。教师在选择教育故事时,内容最好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想=相联系,数学概念清晰准确,便于理解。
3.故事教学要适度进行
将数学内容融入故事,对学生的数学学习确实有效,但在具体使用时还是要适度利用。首先,形象生动的故事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分散了教学的重点,这对本来就意志力薄弱的学生来说是一种诱惑。其次,学生们注重了故事本身所表现的内容,但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就减少了,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因此,我们应该辩证的额看待故事教学的作用,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