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教学>>学习体会>>文章内容

十一月博文1(朱晨灿)

发表日期:2018/10/30 21:27:44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朱晨灿 有613位读者读过

《钱学森》听课反思


 
   《钱学森》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十册中的一篇课文。本文主要写了钱学森身在美国,心系祖国,最后通过努力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学习本文,既要让学生感受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又要让学生们受到爱国主义、人文主义的熏陶。

贯老师这节课的教学有不少值得学习的地方:
     一、导入视频,激发兴趣贯老师一开始就播放了一段火箭发射场景的实况。学生们看到这万众瞩目、激动人心的一刻,触动了神经,再加上老师画龙点睛的旁白,以及内容自然的过渡,直接拉近了钱学森与学生的距离,一下子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抓住语言,走进人物。贯老师这节课的教学思路非常清晰,始终以钱学森爱国情怀为主线进行对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对钱学森所说的两段话反复朗读,感受他的爱国之心,因此,贯老师抓住:“美国享受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跟在冯卡门身边的前途无量和“钱学森坚决要求回国。”作对比,使学生体会钱学森坚决要求回国意志的坚定。

三、补充材料,加深理解。教学前,贯老师认真研读教材,上网搜索相关资料,课外资料的补充恰到好处,适度拓展,学生更容易感悟钱学森的爱国情怀。如课文第五节美国海军将领的一段话对理解钱学森的拳拳报国心很重要,但考虑事件从时间、空间距离学生的实际都很远,这样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就会产生一定的障碍。这时贯老师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补充说明美国当局运用了一切手段,恐吓、阻拦、软禁、坐牢······不让钱学森回国的这段历史。适当的扩展,延伸,突破了教学难点,学生再朗读钱学森对留学生的话,感受更真切,随着一次次地读,心灵也一次次受到猛烈的撞击提升了对钱学森的情感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