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德育天地>>文章内容
十月教育故事 何欣颖
发表日期:2018/10/29 9:00:44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何欣颖 有563位读者读过
相处一个多月以来,我对班级学生渐渐地熟悉了起来,不论是学生的个人情况还是学生大致的家庭状况,班级里面有一位比较特殊的学生,曹某某:女,8岁,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导致曹同学心理严重缺乏安全感,表现为在校内不愿与老师交流,甚至是抵抗。一天,家长和我反映说曹同学在学校受同学欺负了,但当我问她话时,她始终保持沉默,非常抗拒与我交流在学校发生的事情。鉴于她的情况,我找到家长,经询问得知曹同学父母在外地打工,从小由奶奶带大,奶奶大字不识,也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小孩,遇到事情就打骂曹同学,长此以往曹同学的内心变得十分的脆弱,甚至是在她奶奶打她的时候问及是否是父母亲生的问题。此外,奶奶平常要上班,暑假期间曹同学天天和爷爷在地库里看电视,吃泡面,很难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关爱。
根据曹同学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我做出了以下解决措施:
1.建立友情,让学生勇于倾述
留守儿童的情感相对脆弱,在进行教育时不能粗暴急躁,更不能过分地批评指责、讽剌打击,要朋友式地谈心,针对性地梳理,耐心启发、正确引导。教师要学会和留守儿童做朋友, 因为这种类型的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老师,他们更需要的是朋友。与留守儿童做朋友,就可以与之平等的交谈,就会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才可能贴近孩子的心,走进孩子的心灵。
2.鼓励其参与活动
曹同学由于长时间缺少父母的关爱呵护,自闭心理较为严重,常常不愿与人交往。在学校教育中,我经常鼓励她多参加班级和学校的各种活动,为她展示和表现自己提供一定的平台。应该鼓励他们克服自闭心理,试探着主动与人交往,慢慢获得成功的体验。
综上,只要能让这类孩子真正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爱,他们才会愿意在有困惑的时候向老师倾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