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博文2(马芳)
发表日期:2018/10/22 15:40:09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马芳 有483位读者读过
小学教育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阶段,是培养孩子们学习习惯的好时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对一种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他就会锲而不舍地主动去学习。因此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知识,优化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呢?其实作为教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
平等、民主、亲密的师生关系是创设和谐愉快课堂气氛的基础。这种关系应用于课堂,但建立在平时。师生情感的融洽,关键是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只有在爱的氛围中,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要和学生交朋友、与学生打成一片,如果学生喜欢你这个数学老师,往往就会爱上你的数学课,即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在教学中,即使遇到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调皮等现象,或有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教师都应保持冷静的头脑,要善待学生,耐心教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样建立起来的师生间融洽的情感关系就能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种动力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多学会赞赏学生
对于一个成长的学生来说,失败固然是成功之母,可失败多了,就成了成功的“后母”,所以成功更是成功之母。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这束阳光足可以使孩子获得在探索旅途中继续前行的力量!在数学课堂上,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赞赏的话语,就足以让孩子充满激情,充满探索的勇气。
三、多让学生产生数学学习的成功感。
学生的学习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搭桥铺路,想方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在实际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做法:对于综合性比较强、比较灵活的问题,可以请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来回答;对子一般性的问题,可以请学习成绩中等的同学来回答;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请暂时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同学来回答。这样所回答的问题与他们的实际情况相符,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就高一些、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就多一些,他们的成就感就强一些,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浓一些,他们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可能性就大一些。
只要我们持之以恒,以培养孩子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为筹码,遵循孩子自身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以一颗诚挚的心去面对学生,用赞赏的眼光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多让学生产生数学学习的成功感,相信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下,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会随着我们的努力日增月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