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教学>>学习体会>>文章内容

胡元元10月博文2

发表日期:2018/10/26 16:16:22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胡元元 有607位读者读过

巧用故事,活化课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胡元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识记了不少的精妙语言,但仍然很难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与其他人的交流或者写作中去。而故事教学法则是在教学过程中以故事作为载体,进行生动有趣的教学,若是能够充分巧妙地利用故事进行课堂教学,必定能够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与求知欲望。故事中的人物个性鲜明、故事情节曲折而又生动,表现手法也相当夸张,因此,通过故事教学还能够丰富学生情感方面的体验。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中,很多内容都是可以用故事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的,如记字词、体会词语意义、标点符号的学习以及作文教学等等。接下来,就结合自己近些年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在字词教学中的应用

1.记字词

通过故事来进行教学,可以将某些枯燥乏味的字词转换为一些有趣的故事情节来描述,让学生在故事中掌握生字、生词。例如,在进行“武”字的教学时,教师可先给学生讲一个关于“武”字的故事:“以前,有一个无聊的国王,让身边的士兵表演节目来取悦自己,士兵只好脱光鞋子光着脚、拿着武器来取悦国王。”

:( 完故事)同学 ,你 能想象士兵光着脚、拿着武器的

:能!(比划士兵的 子)

:你 有没有 个造型很眼熟?是不是和某个字很像呢?

生:(  

:(引 学生 “武”字,并在黑板上写出“武”字)我 来看一看, 个“武”字由”一“”止”和“戈”三个部分 成,其中的“一”相当于士兵的 “,止”相当于士兵的脚,“戈”表示士兵手中的兵器。但是 个“武”字中的“戈”并没有 一撇, 是因 啊,士兵手中的武器并没有刀,所以在写“武”字 千万不能写 一撇。

如此一来,学生便恍然大悟,对这个“武”字也能掌握得非常好了,不仅记住了该字的“形”,还深刻体会到了这个字的“义”。

2.体会新词语的意义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新词语的教学时,一般都是在黑板上写出词语或拿出写有新词语的卡片来让学生认读以及学习。这样的教学方法比较直观、形象,但还是缺少对学生兴趣的调动,也就是说,学生是被动学习的,其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发挥。若想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那么故事教学则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在故事教学中,学生作为故事讲述的参与者之一,迫切地想要知道这个词语是从何而来的,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进行成语的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勾画成语,并提前收集一些与该成语相关的的故事,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故事中去学习成语的意义与写法,对成语的掌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在标点教学中的应用

标点符号的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加轻松、灵活地学习并掌握标点符号呢?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简单的故事,利用故事来激发学生对标点符号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这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体会标点符号的重要性,并学会应用标点符号。

例如,在进行标点符号的教学时,教师可先给学生讲一个这样的故事:“曾经有一个外出做生意的人,给家乡的父母寄回了一封信,信中写到:儿子在外面的生活好痛苦没有粮食很多病少挣了一大笔钱。父母在看了这封信后的反应却不一样,一个在哭,一个在笑,你们有谁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学生思考后教师解释:哭是因为将信中的内容理解为:“儿子在外面的生活好痛苦,没有粮食,很多病,少挣了一大笔钱。”笑则是因为将信中的内容理解为:“儿子在外面的生活好,痛苦没有,粮食很多,病少,挣了一大笔钱。”通过这样一个小故事,不仅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还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故事中学会标点符号的使用,并牢记其用法,对教、学都很有帮助。

三、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作文教学是语文学科中极其重要的部分,需要教师去创设某些特定的情境来进行教学。语文课堂中,要设计一些比较贴近生活的情境并不容易,也不够多样化,但通过故事来创设情境则显得不一样,因为故事本身就是想象出来的情境。例如,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通过故事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让学生在听了故事之后来分析这个故事所用到的表达方法,并借鉴或是模仿这个故事的写作方法。然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写作的大致方向。这样写出来的学生作文就会有所改观。最后,教师还可让学生在课堂上读自己的作文,其他的学生则充当评委来评论作文中的优缺点以及需要修改的地方。这对学生的写作是非常有帮助的,不仅能够让学生牢牢记住写作的方法,还能让学生在他人的作文中学到新的写作方法、表达方式等。

总而言之,将生活中的情境融入故事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还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在故事创设的情境中,带着一定的悬念来进行深层次的学习,从简到难,从而达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