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博文(一)谢晓丽
发表日期:2018/10/25 7:33:53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谢晓丽 有571位读者读过
《光的行进》
禄口中心小学 谢晓丽
一、教学目标
1.能够使用生活实例、观察和实验等方法搜集证据证实“光是直线行进” 的想法,能运用所学对生活现象进行解释。
2.知道“光源”概念,能识别光源;了解光在空气或水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3.愿意与同伴合作探究光学世界的奥秘,愿意大胆交流;喜欢动手制作“小孔成像”装置。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使用举例、观察、实验等方法搜集证据证实“光沿直线行进”的,并能够解释相关现象。
2.难点:设计证实“光沿直线行进”的对比实验。
三、教学准备
带孔的卡片、激光笔、教学课件、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提出问题,形成假设
1. 讲述凿壁借光的故事,在古代,人们就知道利用光源来学习,我们的生活呀更加离不开光了。
2. 教师讲述:像点燃的蜡烛这样,会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体属于光源?
3. 学生举例,后教师出示光源(月亮)的辨析题,学生对光源进行判断,说明理由。
4.对已知光源进行分类。(可以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等)
5.(拿出红外激光灯,照射黑板)提问:我们能在黑板上看到一个光斑,请你思考一下从光源发出的光是怎样照到物体上的呢?(教师提示:可以从光行进的路线角度考虑。)
6.学生猜测:光是直线行进的。
(二)设计方法,搜集证据
1.谈话:我们需要证实我们的想法。你认为可以使用哪些科学方法寻找证据。(之后教师出示三种方法:一是从生活中找出光是直线行进的实例,二是使用观察的方法,三是对比实验验证。)
2. 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光是直线行进的实例,讲述。(教师引导:出示汽车前车灯、霞光的图片。)
3. 教师演示与讲述:我们确实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来帮助我们寻找到证据。虽然一般情况光在空气中的行进路线是不可见的,但是如果我在光行进的过程中喷上一些水雾,会不会有一些变化呢?(教师用喷雾器在激光笔和墙之间喷水雾,学生观察激光束的传播路径。)
4.学生描述观察到光行进路线是条直线。
5.通过观察一些现象我们猜测出光是直线行进的,你们想不想自己试一试。教师出示四张带孔的卡片,学生设计对比实验。(教师的提示语:带孔卡片如何摆放能够看见灯光?)
6.学生分组设计实验,后汇报,达成共识,学生明确方法,画出实验方法图。
7.全班达成共识,确定小组成员各自责任,分组实验,记录结果。
(提醒红外激光灯不能照射人的眼睛)
(三)分析归纳,概括结论
学生观看记录结果,总结结论:光是沿直线行进的。(重点:根据有哪些?)
(四)运用新知,拓展巩固
1.讲述:其实这个规律最先是由我们中国发现的。(培养民族荣誉感)“墨子发现小孔成像现象”的介绍。(之后,教师讲述:墨子的发现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拥有聪明智慧和极强的观察能力。)
2.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光是沿直线行进的”规律。
3. 学生解释:⑴立竿见影的解释。(2)怎样保证射击准直
4.教师讲述:我们的研究是在空气里进行的,也就是说,在空气中光是沿直线行进的,那这个结论适应于水中吗?
5.课后思考问题。
(五)总结全课,反思过程
1.学生对知识与方法进行小结。
2.学习反思:学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2.1光的行进
光源
自然光源 人造光源 光是沿着直线行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