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科研>>文章内容

生命倾听

发表日期:2013/1/1 22:01:45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陶勇 有530位读者读过

生命倾听

禄小宋雅文

 

    我们应该庆幸,我们还是我们,当年那个单纯悸动的清朗少年,长风盈袖,书生意气。

                                                                             ——题记

    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孔夫子的《论语》在如今这个觥筹交错的社会里也可以称之为我们的“心灵鸡汤”吧。

    脑袋里塞满了东西,纠结在一起,最终变成了黑场。这个世界欲望太多,包括我也是有的,而这些欲望使一个个美丽的梦境变质,失去了本身的颜色。

    每个人都在不停地寻求幸福,那是一种内心富足与嘴角上扬的感觉。这会是一场无关于富有与贫穷、无关于地域与年纪、无关于……同内心相连,渗透出生命呼吸般的内里。《论语》里,孔夫子告诉我们幸福如何去追寻,如是而已。

   《论语》里面,总是洋溢着朴素与温暖,那是凄切花瓣上的泛黄的丝丝线条,是台风天气里孤独旷野中平地呼啸的狂风,是雷雨后新鲜翠绿的大树下滴进衬衫里的冰凉水珠。它不仅有天下大道之志,还会指引我们通向理想的路,给予我们朴素的起点,让它们顺着四季不同的方向绵延不绝。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了他们的为人。在现在的社会里,所谓的孔孟、老庄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圣贤与经典也变得模糊,纷繁世界的庸俗繁琐和思想的高贵大抵少了些许连接。

    其实,只要我们静下心来默默体味,方其可以体味到其达到大言之道下的现实意义。

    时光断出你的层面,被地壳褶皱出永恒。那些古人遗落在山间的长靴,浸满了日暮的露水。来去的年华,露出未曾拓印的书卷。躺下的躯体花开四季,身体发肤,熔化成山川河流。

    离我们早已远去的孔夫子,那个灰色的伟人,仿佛被我们的膜拜所激活,将生活、人生的感悟与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连接,勾勒出一种纯粹而积极的态度。

    它让我们领略到人生的智慧,是对自己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朋友之道更为清澈的看待,是踏入我们内心河流的捷径,是一种融入现实生活的大彻大悟。

   “我们每个人一生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能为力改变这个事实,但是我们可以改变的是我们看待这个事情的态度。”

    面对人生的遗憾,我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不要纠结于其中。人们选择了不动声色亦或是大哭大闹,这个世界上人太多,同类又太少。人们常说美好总是短暂,大抵就是因为那些辰光太过于虚无于是不易察觉。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我们再也无力去支撑,我们被伤得很深。其实我们应该感谢那些支持和帮助我们的人,给予我们指引和鼓励,照耀了那些黑暗而漫长的路,我们更感谢一直憎恨和讨厌我们的人,是他们让我们掘凿出更深的痛苦,让以后的幸福填充得更为丰盈。

    有些话,我们不知道该如何说出口,才能绕过我们的伤痛,所以我们就选择了沉默。以前和朋友一起的时候,彼此难过都不想说话,可是我却发现,这个世界出现了很多小孩,没有难过没有悲伤,可是也一脸伤悲的表情。当我看着满世界的小孩子用同一种腔调抒发着自己的难过,我才知道真正生活痛苦的人都在笑脸的背后流着别人不曾知晓的泪水。生活中我们笑得比谁都开心,可人潮褪去的时候,我们比谁都落寂。为何我们不逃离那些纠结,不要再一遍又一遍地怨天怨地。“如果你因为错过了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论语》并非高山上的一颗劲松高不可攀,只有仰望而不可触及。《论语》所需要的是心得的方式来解读,它需要我们内心的声音,穿越时空的隧道,把一位两千多年前最伟大的思想家引领到众人的面前。孔夫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而温和,睿智而又博爱,时时传递着一种智慧、朴素、和谐、仁爱的生活态度。

   “孔子没有温度,只有色彩。”

    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面对各种各样的不同的人,我们常常感到无力应付。但是内心的隐忍与坚守,却是可以散发出无可比拟的美丽。

    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人生之道、理想之道。这是《论语》娓娓道来的不朽传奇。言者切切,看者意会。

    我们无须仔细斟酌,通晓即可。它带给我们的绝非是文字的推敲与表现,渗透出的是强烈的心灵的震撼。

    生活中那些特别的岁月里彼此经过,然后让这般岁月在即将燃烧起来的日子里,以自己的独有的方式沉入岁月的河流,永远。

    以自己的方式解读《论语》的光辉,以自己的内心品读《论语》的气息,以自己的语言诉说《论语》的不朽与传奇。

    一书一生,一句一意,

    以《论语》为基,倾听生命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