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教学>>教学反思>>数学学科>>文章内容

十月博文1 胡楠

发表日期:2018/10/24 10:38:49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胡楠 有654位读者读过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拉一拉、比一比”的活动,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体会线段的特征,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

2、 会利用工具画线段。

3、 培养初步的实践能力和想象力,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教学难点:

1、认识线段的特征。

2、画线段。

教学准备:课件、毛线、直尺、纸等。

教学过程:

    一、曲直对比,引入新课

    1.出示一支铅笔。

提问:这是什么?摸摸看,什么感觉?(生:滑滑的、硬硬的。)   

    2.出示毛线。

提问:毛线是什么样的,跟铅笔有什么不一样?(生:铅笔是直的,毛线是弯的。)  

    二、拉毛线,初识线段

    1.变“曲”为直。

 师:想想办法把毛线变直,做给你的同桌看一看。

     学生上台汇报演示。

 教师介绍: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这一段就可以看成线段。

    板书:线段

    2.初步感知。

提问:从哪儿到哪儿可以看成线段?指名上台摸一摸。

提问:观察同桌手中拉直的毛线,指一指从哪儿到哪儿可以看成线段?

    3.完善认识。

提问:刚才大家是横着拉的,还可以怎样拉?这样拉,两只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吗?

谈话:咱们来想办法把两手之间的一段放在纸上 (课件隐去两只手),原来手捏住的地方在哪儿啊?

    学生上台指。

提问:能想办法做个记号吗?

(生:在原来手捏住的地方画小竖线。(课件出示小竖线))

谈话:两个短短的小竖线表示什么?在数学上一般叫做端点。线段有几个端点?

谈话:闭上眼睛,大脑中有线段的影子了吗?你能说说线段长什么样吗?

 生:细细的,有两个端点。

 生:直直的。

 生:线段有很多样子:横着的、竖着的、斜着的。

4.“想想做做”第 1 题。

【设计说明:概念课一般比较难教,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回归生活,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数学事实”,铅笔和毛线形成曲与直的对比,利用一根毛线,从弯曲到拉直,学生通过操作,感知只要是有两个端点,直直的就可以看成一条线段,而不管怎么拿。操作的过程使学生获得直观、自觉的情感体验,自然就能卓有成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起这些抽象的概念,而之后又从生活中跳出来,抽象成了数学图形,帮助学生建立了线段的表象。】

    三、回顾体验,再认线段

    1.回归生活。

谈话:(出示直尺) 大家摸一摸直尺的边,有什么感觉?

生:像刀一样的。

生:跟线段一样的。

提问:像这样的边,我们也可以看成是线段。端点在哪里啊?谁来指一指?

谈话: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在身边找一找、摸一摸,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再指出线段的端点。

(学生活动后汇报:桌子直的边、数学书的边、文具盒的边、正方形纸的边、黑板的边……,教师适时让学生找出端点)

提问:为什么黑板的边也是线段?线段在哪里?它的端点在哪里?还有其他线段吗?它的端点又在哪里?这个端点是这两条线段的公共端点。

    2.回归图形。

    课件先出示正方形。

提问:正方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学生上台指线段并找端点)

提问:完成“想想做做”第 2题,你有什么发现?

    四、折线段,感知长短

谈话:(交流) 刚才我们从身边的图形中找到了线段,老师还能从这里变出线段呢

生:我知道,折一下。

(出示活动要求:(1) 拿出正方形纸随意折一条线段;(2)把折出的线段指给同桌看;(3)同桌比比,哪条长,哪条短?)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其中,让学生指一指折出的线段)

(学生汇报,展示几种不同的折法)

提问:来比比,哪条最长,哪条最短? 怎样折线段最长?

    五、画线段,建构模型

谈话:咱们一起认识了线段这个好朋友,你能把这位好朋友的样子画下来吗?拿出练习纸,想办法画一条线段。

(学生自主画线段。展示学生画出的线段)

(学生评价)

生:很标准,不仅直,还很标准,我给他打三颗星。

生:画得很直,但少了两个端点。

生:端点画的太大了。

教师采访学生:你是借助什么工具画线段的?画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

生:我用尺子画的,我感觉必须用尺子画才能画得直。

生:我就是用一支笔画的,把一支笔按在纸上 (学生利用展台展示)。

提问:可以这样画吗?

生:可以,因为铅笔的边是直的。

提问:还可以借助什么工具画线段?

生:橡皮的边、文具盒的边

……

提问:为什么这些工具都可以用来画线段呢?

生:因为它们的边都是直的。

提问:这些工具中,你觉得什么工具最好?

生:尺子。

(教师示范画线段)

(学生用直尺再画一条线段,要求跟刚才画的线段不一样长)

    六、连线段,巩固认识

谈话:(课件出示两点) 用直尺把这两点连成一条线段。想一想,连接两点只能画几条线段?(课件演示)

(出示三个点)谈话:要求每两点画一条线段,你能画出几条呢?(展台演示)

(出示四个点)谈话:又来了一位点子朋友,你能画出几条线段呢?

   七、数线段,拓展提升

 

    八、全课总结,品评收获

提问: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图形?你觉得自己有哪些收获?

提问:你会用线段创作出一幅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