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博文2(刘春燕)
发表日期:2018/10/15 14:47:29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刘春燕 有475位读者读过
《赶海》听课体会
王秋媛老师执教的《赶海》这篇课文叙述了“我”童年时代跟着舅舅赶海的一件事,抒发了“我”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怀。课文内容浅显,语言生动活泼,是一篇深受学生喜爱的课文。 本课是第二课时,在复习上一节课的一些词语过后,戚老师能抓住课文重点段落(第3节)组织教学,并紧扣一个“趣”字,可谓重点突出。同时在重点段落教学完后,也兼顾了课文开头和结尾两节的内容,渗透作者“热爱大海”的思想感情。对于重点段落的教学,戚老师能贯彻新课程理念,给学生阅读的自主权,让学生在“摸海星、抓螃蟹、捉大虾”等事情上互相就自己感兴趣的事进行交流。在理解的过程中,戚老师也很重视阅读理解后的朗读训练,这对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是很有帮助的。
从本课的教学情况看,还有几个值得关注的地方。
第一,老师能从“闹”入手,联系生活,激发“趣”味。 王老师在课开始,为了把“赶海”这件童年的“趣”事激发出来,抓了一个“闹”字。“你从这个闹字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很快能领悟到了是指作者“很想去”。教师继续追问:“你平时有没有闹过?”这一追问,意在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产生联想,进而体会“闹”的更丰富的含义——这个指导思想是正确的。这个“闹”是孩子们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惯用的手法----“哭闹、吵闹、耍赖”等等。但接着戚老师继续让学生讲讲自己有没有和父母闹过,为了什么事而闹的,这个引导我感到偏了一点,有游离课文的感觉。我想如果教师在这里让学生演一演“我”和“舅舅”是如何“闹”的——那么就更贴近课文,效果或许会更好。
第二,老师能抓住叹词,体会句意,感受“趣”味。
课文中有许多重要的句子,其中有这样四句话:“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哎,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的?”“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这四句话还是课后的练习,要求体会句中含者的情趣。戚老师在备课时注意了这一点,因此在阅读过程中,能穿插结合,提高了效率。尤其是对“嘿、哎、咦、哦”四个语气词的指点,戚老师不仅让学生说说它们所含着的意思,更能运用“朗读感悟”的方法,使学生在悟中读、读中悟。这个方法戚老师还有运用,如课文中对“摸海星”这趣事写得很简洁,老师问“你觉得摸海星简单不简单?”学生以为很简单,此时老师通过对“摸呀摸呀”这个词语的朗读点拨让学生再次体会,学生恍然大悟,其实摸海星也不简单呢!
第三,老师要能深入理解教材中的“趣”是据于作者的“情”。 这篇课文写的是童年“趣”事,但如果仅仅停留在对“趣”字的理解上,这是不够的。“趣”从何来?我以为是从“情”中而来。在作者的眼里,“海”是最让我记忆和留恋的。如果课文单是写趣事,那么课文第一节和最后一节是完全可以删去的。但是作者还是二次写了“大海就是我故乡”,其用意一目了然。由第1节中的“唱”到最后一节“哼”,感情有升华。“哼”是在我赶海后满载而归时的特定情感——陶醉在对“海”的情感里了。对这两个字是否可以“挖”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