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博文张雅晴
发表日期:2018/9/25 10:31:46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张雅晴 有638位读者读过
有些学生不喜欢音乐课,因为音乐是静止地,音乐课上学生的音乐能力,尤其是“表现”能力的培养往往会被忽视,教师往往注重学生对于谱面的表达到了何种程度,没有注重学生对于音乐要素的感知到了何种程度,这就导致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理解进入一个误区。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因此,要调动学生听觉、视觉和动觉唤醒联觉意识。从通感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表現音乐、理解音乐。音乐课应注重学生音乐表现能力。这种能力并不仅仅局限于演唱,还包括体态律动、节奏编创等。音乐教学的手段也应该由单纯地学习演唱转变为多元化的音乐教学,通过身体的不同部位的不同感知,培养学生内心的听觉和对音乐最本质的感知。
一、听觉唤醒联觉
音乐是流淌的艺术,对听觉的要求很高。教师往往忽视对于学生听觉的训练,导致学生对于音乐没有感知力,没有表现力。因此,听觉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课例片段】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教材《拍球》新授课的教学设计:
网兜球呈直线状态,教师拍起的球呈现弹起的状态,拍下的球呈落下的状态。教师一边唱歌,一边拍球。学生观看“球”的起落。
【设计意图】给学生“变相线谱”的视觉印象。
师:现在老师请同学们用手变成两个球,跟随老师的音乐来跳高跳低。
师:现在老师请同学们三个同学为一组,两人拉网兜球,一人听老师歌唱来拍球。学生高音双手齐眉,低音双手齐肚。
【设计意图】唤醒学生的联觉意识。调动每位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师:都听见老师唱了什么?(教师在B音和#F音时唱“高”和“低”)
师:能听到老师每一次唱高、低的时候,眼前出现球的起落吗?
师:这一次,你能一边想,一边看着老师的手来唱一唱吗?(不必强调音高)
【设计意图】培养专注听音乐的习惯,使学生在音乐中产生联觉的意识。
师:这一次,让我们用躯干来表示一下“球”的高低吧!但是记得,每一次都要回到中间再做下一个状态。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在脑海中回忆一下球的状态,然后一边想象一边用手画一画旋律的走向。
师:这次大家一起唱。
【设计意图】让线谱在学生心中有具体的印象从而唱准音高。把音高走向落实到曲谱上,引导学生自行发掘曲谱。
这样的音乐课,老师并不需要强调学生的声音和注意力,学生却能投入到课堂中,每一个学生通过专注地聆听,都能很好地用声音表现出“球”的圆润,而且声音饱满。这样的课堂,听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高,培养内心听觉,将抽象的音高转化为变相线谱和生动形象的运动路线,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音高。
二、视觉唤醒联觉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没有了骨架就支撑不起音乐的全部。可见,节奏在音乐中的地位,无可取代。但是,节奏是个很抽象的东西,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具体地表达出它的长短,那么,音乐课上节奏感的训练就尤为重要了。
【课例片段】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教材《捉迷藏》新授课
【教学设计】
1.教师在圆圈内走步子,要求学生老师走一步拍一下手。
2.由原来的恒拍速度上加快,变快,变成‖﹕短短长﹕‖
3.师:现在老师来走步子,你边看,边把节奏用“长、短”说出来。
4.师:现在增加一点挑战难度,边看边说,还要用手把你所说的节奏拍出来,必须做到手口一致哦!
【设计意图】视觉唤醒联觉。手口一致的训练,提高学生身体协调性。
师:完成得不错,接下来我们继续这个练习,看看老师的脚步发生了哪些变化?(在走步的时候加入‖﹕短短短短—短短长﹕‖)
师:现在老师把这些节奏串起来,你能看着老师的步伐把他们念出来吗?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师:很不错!现在你能看着这些节奏谱自己念一念长短的节奏吗?
【设计意图】给学生赋予变化性的课堂,让学生自觉地进入课堂。把长短节奏落实到具体的节奏谱上,不用教学生自然就会了。
音型作为一种结构和节奏因素组合来教学,学生既能感知到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区别,又能很直观地感受到八分音符与四分音符的时值的区别。通过低年级学生能接受的方式方法,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时值,并且有鲜明的对比。在这样的练习中,学生很快就能掌握这些节奏型,并且能很好地运用这些乐汇支撑起小作品。这样的课堂,学生很乐意投入,并且能很好地感知节奏。
三、动觉唤醒联觉
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的起源即是人类通过身体将内心情绪转化为音乐,训练耳朵听觉的同时唤醒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和反应,利用通感体验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和体验。当学生对音乐有一定程度的感知后,表现音乐的状态也就会越来越好,自然而然很多音乐的要素都会表现得非常到位。
【课例片段1】苏少版音乐教材《法国号》新授课
【教学设计】
师:现在,老师把一些乐句弹给你听,请你听到特別长的音的时候用手在面前画一个圆圈,代表一个乐句。
师:找得很正确!现在老师请你站起来,在听到长音的时候,用身体画一个圆圈,并且要把这个音“转”饱满。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轻轻地哼唱一下这几句旋律,注意每个乐句的最后一个长音要唱饱满哦!
【设计意图】提示学生,长音意味着一个乐句的结束。让学生感知音的长度。通过动觉唤醒联觉,用身体的感知延伸到变现歌唱。
通过这样的教学引导,引发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时值的长短,在演唱的过程中通过身体的感知用声音表现出来,就不用一味地强调长音要唱几拍。在活动的过程当中,学生在已有的体验中吸取经验,并能运用到实践中去,也增加了学生的成就感。
【课例片段2】苏教版音乐教材《绿叶》新授课
【教学设计】
师:今天这堂课老师给同学们带来的歌曲先请你自己听一听,辨别一下,用我们学过的哪一种补发来表现它比较合适?是跑跳步还是大小小?
师:适合大小小步子的这种音乐,一般都是三拍子的,三拍子有它独有的强弱规律,请你跟着老师,我们一起来传递音乐。(2数的同学掌心向上摊开,1数的学生强拍拍手,弱拍点在2数同学的手心中)
【设计意图】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师:这一次我们1数和2数的同学交换来试试看。
师:谁来说说看,我们的三拍子的音乐,强弱是什么样的特点?
师:我们现在来创造一下自己的三拍子,强拍统一拍手,弱拍的时候可以随意点在身体的其他部位,但是一定要符合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师:同学们都完成得非常好!咱们现在来玩一个找小鼓的游戏。(两人一组,一个同学的双手当鼓面,在强拍随意放置在一个位置;另一个同学在弱拍的时候,按节奏敲击“鼓面”)
【设计意图】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很好地感受音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创造力,将节拍感转化为内在的一种能量。强化三拍子的律动感,在音乐中调动学生的身体器官的感知力和敏感度。
通过身体触觉的感受,传递到大脑的信息是最容易被记住的。在这样的活动中,有音乐作为活动依据,让学生充分地感受音乐的能量,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更能在演唱的时候自然地表现出律动的感觉,动是为了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音乐当中。
音乐教学应该强调“经验先于抽象”,要将学生的各种器官调动起来,真正体验到音乐,才能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新型课堂,这也就凸显了通感体验在音乐课堂上的重要性。音乐课也应该有所改变,应引导学生充分感受音乐,让学生通过听、看、动、等方式,不断加强音乐、听觉、运动觉,情感和思维之间的内在联系。
换一种方式,让学生体验到不一样的音乐课;换一种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体验音乐;换一种方式,让学生爱上音乐,爱上音乐课。这样,对教师才有价值,对学生才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