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基本活动方法”内容下“投”的教学实践
发表日期:2018/5/25 10:01:46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李俊 有646位读者读过
在小学阶段,《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的下位目标指向“身体基本活动”,并以“学习基本身体活动方法、提高基本身体活动能力、掌握一定难度基本身体活动方法”[1]阐述了水平一至水平三的目标递进关系,同时又对达成目标的内容建议、评价要点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但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具体的学习目标,探索和落实针对每个年龄段具体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等问题。
1.对“学习身体基本活动方法”的理解
1.1对身体活动动作的理解
《课标》中指出:身体的基本动作包括“走、抛、跳、投、抛、接、挥击、攀爬、滚动、支撑、钻”等,同时学生要达成“做出动作、完成动作”的学习标准。这里提出的“动作”,是身体的一种肢体活动行为方式,主要被视为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限定下,肢体、躯干的肌肉、骨骼、关节协同活动的模式[2]。身体动作的发展是儿童身上出现的最明显的顺序变化,各种基本动作以基本动作模式的形式被储存起来,用以在学习运动技能时频繁地再次做出这些动作[3]。
1.2对“方法”的理解
方法,是人们为了解决问题或者达到目的所使用的途径或手段[4]。方法具有两方面的特征:①它必须说明实现某一目标必须做什么;②它还必须说明怎么样去做这些必须做的事情。“怎样做”描述了实现目标所要采取的行动或步骤[3]。
“基本身体活动方法”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的基本的肢体动作操作方法。这里的“方法”有时候等同于技术,比如“掷远”,为了投得更远,我们需要让学生知道并掌握发力的顺序、鞭打技术等;有时候可理解为身体锻炼的“途径”,学生的基本动作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来实现练习过程,如体育活动、体育游戏、运动项目等。因此这里的“技术”和“途径”均可作为“教学内容”。
1.3“身体基本活动方法”中具体内容的理解
“身体基本活动方法”作为水平一至水平三的学习内容之一,又有层次性的提出了“基本身体活动动作、多种基本身体活动动作、有一定难度的身体活动动作”,那么其中“基本的、多种的、有一定难度的动作”该如何理解呢?
动作发展是从先天性发射动作、自主动作、工具性技能动作到高级复杂动作的过程[2],学生学习“基本的、多种的、有一定难度的动作”是基于动作发展上的动作学习过程。这不仅体现了学习目标的递进性,也体现了教学内容层次性。
哈罗和辛普森的“动作技能学习领域目标分类系统”将动作技能目标分为若干个层次。虽然没具体指出相应的阶段,但是从具体的表述上能够找到并能帮助我们理解“基本的、多种的、有一定难度动作”(见表1)。
水平段 | 水平一 | 水平二 | 水平三 |
学习目标 | 学习方法 | 提高能力 | 掌握方法 |
内容范围 | 基本身体活动方法 (肢体动作表现) | 多种基本身体活动能力 (动作觉察和控制) | 有一定难度身体活动方法 (技术动作组合) |
具体表现[5] | 由反射动作的结合而形成的固有动作型式,在随意动作中使用,能够在他人或自我的指导下改进个体存在的动作技能的外在表现,并促进新动作行为的发生。学习行为主要是模仿和尝试错误。 | | 个体能够表现复合、较复杂的动作行为,在动作行为中与“力量、速度”等知觉能力结合,形成“技术动作组合”,发展并形成相对固定的动作模式。 |
教材例举 | | | |
评价要点 | 动作熟练程度 关键词:做出 (定性评价) | 动作的正确性 关键词:完成 (定性评价) | 动作的质量和数量 关键词:完成 (定性与定量结合) |
细读《课标》,从水平一到水平三的整个小学阶段,反复强调了“身体基本活动方法”的教学内容的学习和学习目标的达成。那么,为什么在小学阶段反复强调这个问题,这些基本的身体活动对形成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有什么作用?这其实就是我们要明确“为什么教”。
对步入小学阶段7周岁左右的儿童来说,是学习和形成基本动作技能的最佳期,儿童在3~8周岁期间,是形成多种基本动作技能的基础[6],形成技能动作必须通过基本动作的学习来完成。
而基本身体活动动作不仅是基本生存活动的要素,也是今后形成运动技能的奠基石。给儿童提供可以完成的基本动作,基本动作的良好发展,为以后熟练掌握几项高级的、专门的动作技术奠定了牢固的基础[6]。我们必需认识到,在“规范”学生的运动技术之前,儿童必须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是今后一切动作行为的基础,这个阶段是不可逾越的[7]。因此。学习“基本身体活动方法”,是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宽泛的运动基础经验,帮助学生打好坚实的“金字塔”运动技能发展基础[6]。
2.以“投”为例分析身体基本活动方法“教什么”
个体“投”的动作技能形成是个长期的动作经验的积累、方法习得的过程,也是有序发展的过程。研究表明,投掷类动作技能的发展,主要关注的是“上肢、躯干、下肢”三个关键点,在投掷类动作技能中,这三者不是同步发展的,表现出了明显的阶段特征。以上肢动作发展为例,呈现出“砍切——上挥——高挥——鞭打”的阶段发展特征。这一研究比较清楚的表明了投掷类动作发展的阶段性,也给我们在实践教学中确定学生的基础和制定学习标准提供了依据。
水平段 | 内容范围 | 教学内容(例举) |
水平一 | 基本身体活动方法 (肢体动作表现) | 上肢不同运动轨迹的操作动作、单(双手)投掷动作、多种投掷游戏 |
水平二 | 多种基本身体活动能力 (动作觉察和控制) | 掷远、投准、“助跑(助走)—挥臂”动作组合 |
水平三 | 有一定难度身体活动方法 (技术动作组合) | “鞭打”技术、有一定速度的挥臂、由下至上的发力顺序、方向和力量控制的投掷 |
3.“投”的教学实践思考
综上分析并根据“学习、提高、掌握”的目标递进关系,本人制定以下小学阶段投掷运动技能的学习内容和标准(见表3),以抛砖之意,引大家之言。
表3
水平段 | 学习内容 | 学习标准 | |
水平一 | 基本身体活动方法 | 上肢不同运动轨迹的投掷动作 | 1.能够说出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的名称; 2.能够做出异侧肢体和同侧肢体“单手肩上投掷”的动作; 3.能够做出3种以上自然的、简单的滚、抛、投等动作; 4.在游戏中能够按照规则进行练习,能够把体育游戏中的感受说给同伴听。 |
正面和侧向准备姿势的投 | |||
单双手不同高度、远度的抛 | |||
体育游戏 | 有远度、目标的投掷游戏 | ||
水平二 | 多种基本身体活动方法 | 单手的侧向和双手的向前投掷 | 1.能够用正确的术语描述已经学过的动作(如投、滚、抛、挥击等); 2.能够连贯完成单、双手“不同的准备姿势——挥击、相对固定的准备动作模式——挥臂、助走——投掷”等多种投掷组合动作。完成单手投掷动作中“蹬转挥”的动作顺序; 3.1kg实心球能够在择取双手头上向前投掷的动作下达到4.5m左右;250g沙包能够在择取“助走—单手肩上投掷”的动作下达到10m; 4.能够按照体育游戏规则参与活动,投掷游戏时能够主动回避危险动作。 |
结合下肢助走(助跑)的投掷 | |||
体育 游戏 | 多种条件(高远、远准、近准)的投掷游戏。 | ||
水平三 | 有一定难度的“投掷”方法 | 基本技术动作衔接的连贯性 | 1.能说出三种以上投掷类运动项目的名称(比如铅球、标枪、链球等); 2.能够根据不同的器材(大小、形状、重量等)择取合理的投掷动作; 3.协调、连贯完成地“准备姿势、预加速、发力”投掷动作,能表现出速度和力量的结合; 4.1kg实心球能够达到7m;250g沙包能够达到15m以上; 5.能对动作进行迁移学习和应用,把投掷的动作经验迁到其他的运动项目中去学习,如足球的界外球、软式垒球等。 |
各种运动项目中的投掷动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