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博文2 芮清芳
发表日期:2018/6/21 11:10:06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杨茹 有1376位读者读过
读《走进陶行知》有感
芮清芳
读高中时就听过陶行知先生的大名,可当时并不了解他为何许人也。直到上了大学,学习师范,才知道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为中国广大教育者所推崇,他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参加教育工作第二年的青年教师,经历不算多,更谈不上什么经验,因此我想,若是能从前辈那里借鉴一些,一定会大有帮助。《走进陶行知》便是这两年一直陪伴着我的第一手教学依据。
工作第一年,有关教育教学的很多事情都不了解,做起事来很棘手。尤其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上,甚至很多时候竟不知如何下手。记得当时我担任五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上一节《圆的认识》时,虽然之前也做了一些准备,但从课堂的切入、各个教学环节的衔接及学生的参与方面都不知如何处理,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学得累,我也教得累。茫然之际,想到那本《走进陶行知》,忍不住翻开看看。熟悉的字眼呈现在眼前,“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等等,都是我经常拜读、参考和学习的。
杜威说:“教育即生活。”陶行知先生把它翻了半个筋斗,改为“生活即教育”。前辈的教育理念也许我并没有完全读懂,但至少从杜威与陶行知的这两句看似相同的话中可以看出,教育是离不开生活的!不过在如今这样的教育环境和背景下,也许我们没有条件将学生一个个都带入生活中体验,但我们至少可以将生活中的一些实践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有限的条件下多实践、多参与,相信这样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很受学生欢迎,并且相比之下可以算是高效的课堂吧!
其次,在《走进陶行知》中,又一次吸引我眼球的是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初看这五个字感触并不是很深,细细看文字才体会,陶行知先生不愧是一名教育家。陶行知告诉我们:“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热心的教师当然想把自己所知的所学的都传授给自己的学生,且不说教师自身的知识限制,就知识本身而言也是无穷无尽的,况且世界在不断变化,新理念新知识更是层出不穷,教师又如何能够将这世间所有的东西都教给学生?既然不能,那我们何不稍加引导,让学生学会自主获取、学习、感悟新知呢!
说来也巧,虽然自己没有机会再尝试教学《圆的认识》这一内容,但在学校组织的一次教研活动中,我充分体会和感悟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与“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在我们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是何等重要!
从教材上看,《圆的认识》这一课时基本可以分解为五个板块。前两个板块可以结合陶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联系实践活动展开教学。第一板块主要让学生体会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区别。这里我们可以设计“摸圆”的实践活动。在不透明的袋子中放入之前学生接触过的各种平面图形还有球,让学生闭着眼睛摸一摸。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摸的过程更容易总结出圆与其他平面图形或球的区别,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课堂效率明显提高。第二板块主要学生联系生活用自己的方法画圆。这里的教学就与生活实践联系更加紧密了。生活中学生接触的圆很多,画圆的方法当然也很多,这里为了学生能在课堂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一些材料,让学生自己选择,充分展示和表达。这样的活动学生是非常乐意参与的,而且不惧展示与表达。这样的方式使我们能轻轻松松和学生一起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也有兴趣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
后面的三个板块就可以结合陶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借助教师的适当引导,让学生自主学习获取新知。第三板块主要让学生学习如何用圆规画圆,这也是本节课的新授知识。学生完全可以自主学习课本,根据课本上介绍的步骤来画圆。如果能让学生展示画法,其他学生做出评价,教师再适当指导和总结,相信学生对这块内容的学习是没有问题的。第四板块主要让学生知道圆中各部分名称的含义,包括圆心、半径和直径。这部分内容课本上是有详细介绍的,对于这种新概念的学习,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来完成。作为教师,我们的引导可以从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开始。再学生自主学习后,通过一些选择或判断题的出示,引导学生说一说有一些线段为什么不是半径或直径。只要学生能说出正确的理由,我想他们对半径和直径概念的理解是不会出错的。这样的学习方式相比教师直接传授是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且在学生情感态度培养方面更加有效。最后一个版块的处理其实不仅可以结合“教学做合一”,也可以联系“生活即教育”这一理念。这一板块是让学生结合实践活动,通过小组合作,知道一个圆中有多少条半径和直径,并体会同圆或等圆中半径、直径间的关系。首先实践活动是缺少不了的,因为学生要从活动中获得新知,感悟联系。其次,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学生也完全可以自主学习,感知联系,并不需要教师来告知,教师只是充当一个引导的角色,只在学生有困难时适当的提点和总结。
回顾这整堂课,结合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不难发现,教师的参与不多,主要还是学生的实践活动和自主学习。其实这不就是新课标中努力提倡的教育理念嘛!不愧是一代教育家,值得学习的方面太多太多,我只是领悟了其中一些许。如今我才工作两年,今后的教育道路还很漫长,读着“陶行知”,或许不能像他那样伟大,但若能结合他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与课堂实践活动,至少也可以让我在教育这条道路上少走弯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