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教学>>文章内容

博文一 《感动中国》观后感 (王梅)

发表日期:2018/6/18 21:03:40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王梅 有470位读者读过

 观看了“201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心灵再一次被震撼。消防英雄杨科璋,保住了孩子,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兰小草”王珏,坚持捐款,无私奉献……当我看到头发花白、满面皱纹的老党员黄大发时,不仅潸然落泪!

  记得初中课本里有一篇古文,名为《愚公移山》,文中愚公用简单器械开山凿石,想为乡亲们打通出山便道,却被“智叟”取笑愚钝之至。最终,“愚公”的行动感动了玉帝,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古时的愚公移山,是一寓言故事,而《感动中国》的黄大发便是当代的“愚公”。黄大发居住的地方以前叫草王坝,海拔1250米,山高岩陡,雨水落地,就顺着空洞和石头缝流走,根本留不下来。村里人用水去最近的水源地挑,必须来回走两个小时。因为缺水,当地只能种一些耐旱的苞谷。没有水,别说发展产业,村民连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一些家庭吃盐都需要赊账。20世纪60年代起,黄大发带领群众,开始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开始凿渠,悬崖绝壁不好测量,几十岁的黄大发就让人用绳子吊着自己,下去进行测量,看着他脚下的深渊,我都不禁害怕,但是心系群众的黄大发没有丝毫的畏惧。他几十年如一日,把人民作为最温暖的初心,最崇高的信仰,经过30余年,黄大发终于带领群众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的“生命渠”。

   一个乡村的老党员,用自己锲而不舍的愚公精神,创造了人间奇迹。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铁杵磨成针的毅力,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不忘初心,勇往直前的精神!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我们也需要这样的“愚公精神”,对待有些顽皮的孩子,要坚持不懈地对他们进行引导和教育,也许短期内看不到些成效,但是本着一颗为了孩子的心,坚持下去,也许他们就会给你惊喜!每一个人,每一个平凡的人,都需要锲而不舍的“愚公精神”,让想法变成行动,让梦想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