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七
发表日期:2018/6/15 11:00:23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吕志慧 有509位读者读过
新课标强调大众化的数学,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努力提高全体学生各个方面的数学素养。
数学来源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设与学生生活情境、知识背景紧密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故事与课堂结合,让课程成为有趣的课堂。“故事课堂”是一种课堂教学的形式,其本质是建立在一种从学生生活出发的课堂学习,是让学生在故事引领下的学习过程。呈现学生喜欢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好的故事能够满足数学的教学需要,但是也不能生搬硬套。在讲课中,教师要将故事与数学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不能生搬硬套;故事的选择也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要在他们的认知和理解范围之内。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故事教学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教师可以把学生喜欢的人物编入题目的背景故事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效果就不一样了,学生都会积极踊跃地回答。
除了新课教学的时候要善于运用故事之外,让学生做练习的时候也要充分发挥故事的作用,练习是数学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如果教师只是机械的让学生做题目,那么练习就失去其本意,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如果将练习融入数学故事中,结合生活实际,利用学生能够理解接受的生活故事,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数学相比语文知识来说显得有点枯燥无味,学生对这样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一般都缺乏兴趣,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难以产生愉悦的体验,要想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动手动脑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想学要学,学习成为学生的内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