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6
发表日期:2018/6/15 10:59:44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吕志慧 有492位读者读过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所教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很多都是枯燥无味的,孔子在《论语》中说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学生的喜好和快乐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而在课堂上如何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又快乐的学习呢?有些知识点单凭教师口头讲解确实是枯燥无味、难以理解,但是如果教师能适当的利用故事进行教学,教学效果能大大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故事教授新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数学知识融入故事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引发学生的感情,如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还有学生们喜欢的童话故事编制一个符合的故事情境:森林里有一位漂亮的白雪公主,她有几位好朋友,是谁呢?(学生回答:7个小矮人)动画出示七个小矮人的图片,让同学们数一数,七个小矮人都来了吗。随着学生数数,屏幕出示1至7,再在七个小矮人手拿气球中出现7、14、21三个数。问学生七个小矮人他们每人手拿一只气球,你能看出气球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吗?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后一个比前一个多7。第一个数是7,第二个数是7+7,两个7相加是14,第三个数是21,3个7相加是21。让学生思考接着往下写,是哪些数呢?学生回答28、35、42、49,屏幕中出示各数,老师继续追问是怎样想的。
除了白雪公主的故事之外,在教学乘法口诀时,我们还可以运用类似于七七四十九天,孙悟空在炼丹炉里,炼成了火眼金睛;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唐僧师徒终于取得了真经这样的小故事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口诀。在精练的故事情节中,不需要过多的语言修饰,有的是一个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拥有快乐的学习心态。
好的故事能够满足数学的教学需要,但是也不能生搬硬套。在讲课中,教师要将故事与数学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不能生搬硬套;故事的选择也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要在他们的认知和理解范围之内。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故事教学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教师可以把学生喜欢的人物编入题目的背景故事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效果就不一样了,学生都会积极踊跃地回答。
除了新课教学的时候要善于运用故事之外,让学生做练习的时候也要充分发挥故事的作用,练习是数学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如果教师只是机械的让学生做题目,那么练习就失去其本意,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如果将练习融入数学故事中,结合生活实际,利用学生能够理解接受的生活故事,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数学相比语文知识来说显得有点枯燥无味,学生对这样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一般都缺乏兴趣,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难以产生愉悦的体验,要想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动手动脑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想学要学,学习成为学生的内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