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教学>>学习体会>>文章内容

六月博文

发表日期:2018/6/13 9:09:30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齐飞 有525位读者读过

小学生的天性活泼、可爱,对于故事很感兴趣,每个人都很好奇故事的开始与发展。故事课堂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的发展与锻炼,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喜爱之情,以下是我的几点学习体会:

一、      巧用故事创设情景

故事导入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佳方法之一,就是根据孩子爱听故事的天性,从故事中引入所要学习的内容,从故事中获得所要教育的思想。这种导入法是先将与课题有关的故事内容和创作背景向学生加以介绍,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艺术作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作为顺利欣赏作品的过渡。如音乐剧《猫》里的《回忆》一曲,通过教师讲述魅力猫的故事先触动学生的内心,引出课题,再以魅力猫不同时期的内心变化为线索来欣赏分析《回忆》这首作品。通过这样的方法,一些学生也受到魅力猫故事的启发,思索自己,审视自己,修正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      精心设计故事解决重难点

在教学中,把歌曲中的重难点变成吸引学生的一些故事形象。如把附点音符中的附点,比做某某音符带了个“小弟弟”,“小弟弟”乘车要买半票(当然前面的大哥哥音符要买整票)。把顿号比喻成啄食的鸡嘴,应该唱得短而脆;把重音号比喻成箭头,时间唱足音饱满;把延长号比喻成眼睛上面眉毛,把连音号比喻成相同音上搭座桥。通过上述方法,既交待了这些音乐符号的作用,又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加深学生的记忆。

学生们在学习音符时值时,往往容易遗忘,容易混淆。编写儿歌让他们念:

二分音符:小猫叫:小猫 唱歌 喵。

四分音符:小鸭叫:小鸭 唱歌 嘎。

八分音符:小鸡叫:小鸡 唱歌 叽叽 叽叽。

十六分音符:马儿跑:马儿 唱歌 哒哒哒哒 哒哒哒哒。

这样既可激发兴趣,又可以活跃气氛,不难看出,从学生的拍节奏、模仿动物叫声的动作中,已经把所掌握的音符时值牢牢记住了,同时也增加了对音乐形象的理解。

三、      透过故事引发学生主动学习

这是节音乐欣赏课 “森林狂想曲”,从“寻找声音——模仿声音——创造声音——利用声音表现情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完成对声音的初步探索。要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有趣的声音世界,我是这样设计的:我先说一个关于“耳朵”的谜语,启发学生用耳朵仔细听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说一说,然后教师会将学生所倾听到的声音进行分类,城市的、森林的、乡村的等等。当我进行到让学生说说所听到的声音的时候,学生们没有了刚进来时的拘谨,开始争先恐后的回答着,我把孩子们说的这些声音归类后,播放了事先准备好的课件。一条马路上有摩托车、警车、救护车、小轿车、公交车。用鼠标点击物体会发出相应的声音,学生们看得非常专注。我正要点击下一组声音,这时,一个男孩说:“老师,我可以给这幅图编个故事。”我本来没有设计这个环节,但是我没有拦住他,对他说:“那就试试吧。”小男孩说:“一天爸爸骑摩托车上班,在路上突然听到一声急刹车的声音,看到一辆小轿车撞到了一辆大客车,道路马上就堵车了,巡逻的警察看到了,赶快拨打110,警察到了又通知医院,救护车来了之后把受伤的人送到了医院,不一会儿道路就通畅了。”小男孩连说带表演,其他小朋友好像受到这个男孩的启发,纷纷要把以下的几组声音串成故事。我立即决定改变剩下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听声音编小故事。虽然有时他们的语言还不是很通顺,内容也显得简单,但是孩子们说得很带劲,最后我总结:“小朋友们,正是这些奇妙的有趣的声音,使我们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在故事课堂中,孩子们那一个个美妙故事的产生,对音乐体验的深刻,故事课堂在不经意中创设了宽松、活泼的氛围,以民主的态度、轻松的语言,指导学生进行教学活动,放手给学生一个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创造,没有固定的答案、也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学生们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进行创造,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十分有利。创造是艺术发展的动力,是发挥学生想象力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相信孩子们一定喜欢这样充满情趣、欢乐的带有故事的音乐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