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教学>>学习体会>>文章内容

四月博文2(陈蓉)

发表日期:2018/6/11 15:06:17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陈容 有594位读者读过

行知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我的三则教育故事

 

 

【摘要】:爱的教育是少年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是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赏识  换位思考  新型师生关系 有爱才有教育

 

这是我当教师的第三年,担任班主任的第二年,班级工作从开始的没有头绪到慢慢进入正轨,其中酸甜苦辣很多,人们常说工作做好做不好是能力问题,怎么去做是态度问题。我知道自己不是一个特别优秀的管理者,我们班离优秀班级相差甚远,但我始终以虚心的态度去学习,积极的处理班级事物。班里每天都有事情发生,我只选取个例子谈谈自己的心得。

 

许你一抹微笑

今年刚接手三年级,虽然以前也带过一次三年级,但是休完产假,重新回到工作岗位,我工作的态度和工作的热情比以往更加高涨。我特别认真去完成每一项任务。三年级是重新分班的年级,班上同学之间几乎不熟悉,老师对学生也不了解,管理起来也相对麻烦。并且每班都会分到转来的学生,我们班也转了5位同学,三个男生和两个女生。其中一位女生我印象深刻,白白静静的,有点儿林黛玉的气质,成绩也很好,一见到她我就喜欢上她了。因此也就对她多留意了一些,毕竟是转来的人生地不熟的。只是没想到是,我的这些非刻意的关心,在这位孩子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我很荣幸的成为她这些年遇到的老师中最美的教师。我也是通过语文老师了解到这一切的。从这小事,让我联想到孩子的教育,教育需要分时候,比如在他感到无助的时候,老师伸出双手拉他一把,他会把这份感激放在心里保留很久。比如在她感到难过想哭的时候,老师帮他擦干眼泪,并询问难过原因开导开导他,他会把老师当成他的知心人。比如在他感到害怕,胆怯时,老师的鼓励的话语就是他前进的动力。

 

你能行

班上有个学生叫小明,胖乎乎的能说会道,也挺聪明,是个挺可爱的男孩,就是管不住自己,上课容易分心,作业不能按时上交,导致考试也考不出理想的成绩。但他的父母对他的学习还是很关心,经常跟老师电话沟通了解孩子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我首先帮他排除外部干扰因素,让他跟一个不爱讲话,学习认真的同学坐一起,让优秀的学生感化他,引导他。其次,通过家访我了解到该生父母均在外地上班,该生跟爷爷奶奶住一起。爷爷奶奶年纪大,只能管吃喝,学习的事情全靠孩子自己的自觉。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作为班主任有必要多关心孩子,让他觉得有老师可以依靠。当他遇到难题,帮他分析解决难题,当他身体不舒服时,送他去医务室,当他生活上遇到困难尽可能帮他解决。慢慢孩子的心会跟你靠拢,他愿意听你教导,愿意改掉以前的坏毛病,变成好学生,值得老师骄傲的好孩子。

 

我们,有彼此真好

我班有个学生叫小红,20172018学年度我担任了她的数学老师。发现她总是低着头,上课无精打采,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老师课堂提问,她缄默无语。家庭作业要么全留空白;要么乱写一气,全是错别字。简单的口算也是做得错误百出。每次测验,语文、数学都只有二、三十分。学校的很多老师都认为,这孩子基础太差,性格内向,而且缺乏最起码的上进心,提高看来是无望了。只要她遵守纪律,上课不影响别人,就行了。我听了,不觉从心底泛起一股凉意。就这样的成绩走出校门,面对这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你叫她如何生存哪!只要孩子一天在我这里学习,我一定不能放弃她!于是我开始了围绕她的工作。首先,当然是家访了,搞清楚她的家庭情况。原来她父母离异跟爸爸和后妈在一起生活,而爸爸经常在外打工。我心里一阵难过,这孩子是缺少关爱啊。回到学校,我就找她谈话,可她总是低着头,一言不发。哎,缺乏爱的滋润,承受长期学习落后的打击,总是徘徊在无人关注的角落让她产生了自闭的心理。针对她的情况,思虑再三,我决定从两大方面入手。首先,我抓住一切机会亲近她,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她的心弦。 有次她数学书丢在家,我连忙把我的教本送她……经常找她闲谈,引导她用感恩、享受的心态看待现实生活……与此同时,我组织几名同学来帮助她,跟她一起玩,跟她一起做作业。让她感受到同学对她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让她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她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又感 受到无穷的快乐!其次,与科任老师统一意见,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她。其实,她身上的闪光点还是挺多的,9岁的孩子,烧饭、洗衣等家务活都会做……我们抓住这些表扬她、鼓励她。学习上的一点小进步,我们也没有忽视。在数学课上的一次口算中,这个沉默的女孩居然全都对了。我非常兴奋,对她大加褒奖,并说:“看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你看,这些口算你全做对了,你真棒 你看比有些平时学习优秀的同学都好呢!只要努力,你一定不会比其她同学差的,你说是吗?”她轻轻地点了点头。但是我还是看见了她眼中多了一些自信的眼光。与此同时,语文在科任老师的帮助下,也有了起色。这样一直坚 持下去。最后,在期末考试中语文75分,数学66分。

这只是在担任班主任期间遇到的三个典型案列,其实在当班主任每天都会发生新的故事,但通过这三个故事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的规律,这种规律适合教育所有的学生。

 一、以人为本,爱心感化。   

 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小明这样的孩子,要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二、同伴相助,友情感化   

 同学的帮助对他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让他感受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这样在转化后学困生工作中就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常言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落后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正确引导。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同学跟他坐,给予学习和思想上的帮助,从而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从而成为一个好学生。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作为一个班主任应以赏识的眼光和心态看待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孩子,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帝派来的天使,他们都有潜力只是还没发掘出来而已。也正由于有了老师对他的关爱、尊重、理解、激励、宽容和提醒,才使他找回了自信,回到正轨,快乐的度过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