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研跟帖六(陈惠)
发表日期:2018/6/8 15:50:12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刘远方 有565位读者读过
《理想的风筝》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以一个学生的语气,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刻画了他乐观助人、爱学生、爱工作、爱祖国、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
虽然这篇文正的中心思想如此明确,但在我看来,这不是一篇特别好上的文章,我一直在思考,如果我来上这篇文章,我如何从题目入手,鼓励学生们质疑,并引导学生们的思考方向呢?听了杨老师的这节公开课,我受益匪浅。
首先通过学生自读读出描写刘老师的故事,先用通顺的话说一说,然后引导学生用小标题的形式来表示:谈残腿、写板书、放风筝、追风筝。然后引导学生明白写春天和刘老师的之间的关系。在这一环节中,不仅让学生们概括文段,抓取重要信息的能力得到锻炼,而且让学生们对于这篇文章的结构,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大致内容都有了了解。
然后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方法,突破课文的重难点,体会出刘老师高尚的人格魅力:乐观、敬业、热爱生活、生命顽强……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兴趣高涨。。在教学“谈残腿”部分时,启发学生思考刘老师以故事的方式谈自己的腿疾,而且是笑谈,这“笑”字的背后体会到的是什么?教学“写板书”这部分时,出示刘老师写板书的那段文字,通过对动词的理解,体会刘老师的敬业精神。“谈残腿”和“写板书”这两件事并不是课文的重点,所以我只粗略地抓关键词进行体会。“放风筝”是本文的重点部分,又和课题相关,所以也是课堂的着力点。我引导学生用心读第八、九自然段,找出刘老师放风筝时的感人细节,并在旁边写出令你感动的理由。正所谓意在笔尖,学生静心思考,用心品味,才能真正地走进人物内心世界。在刘老师的心中他在想这只小燕子,多可爱,多自在。在他的眼里,这还仅仅是一只风筝吗?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孩子们准确的抓住课文中的细节、词句,感受和体会到其背后蕴藏的深刻含义,这正是课标要求我们培养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也是学生“良好语感”正在形成的体现。
杨老师的这节课,始终结合课标的要求,整节课教师情绪饱满,教学设计精巧,衔接自然,让人影响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