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教学>>学习体会>>文章内容

五月博文2 刘远方

发表日期:2018/5/29 9:17:43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刘远方 有690位读者读过

“留守学生”我们也可以说成是“留守儿童”、“留守子女”或“留守孩子”,对于这一类人我们虽然称呼不同,但其实对于我们研究者而言,意思是基本一样的。 “留守儿童”最早在文献中出现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1994年在《留守儿童》一文中首次提到“留守儿童”这个词,并将其定义为:父母出国或工作而留在国内的孩子。这个概念和目前我们说的“留守学生”是不一样的。我们所说的概念在90年代后期出现,而“留守学生”这一特殊的现象被广泛关注是进入20世纪以后的事情。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城市求发展。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由于城市的生活压力大和孩子入学难因素,大部分的农民工无力把子女带进打工的城市生活、学习所以他们大多数无可奈何地选择了把孩子留在农村接受教育,从而催生了一个新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在农村留守儿童非常普遍,大多由爷爷奶奶或者叔伯类的亲人抚养。这些孩子由于父母常年不在身边,成长过程中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导,加上老人们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无法对孩子进行正确有效的教育引导,因而导致“教育断链”,造成孩子心理多方面缺陷:亲情淡漠,缺乏礼教,崇尚暴力,攀比物质,价值观扭曲等,从而影响了这些孩子心理的正常发展,致使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环境和发展困境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成了一个非常现实的并且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