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教学>>两组建设>>备课组>>六年级>>语文>>文章内容

2017-2018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第四次

发表日期:2018/5/14 16:18:33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杨茹 有478位读者读过

禄口小学集体备课材料(二)

 

一、研究的专题:

                “基于学生生活,打造故事课堂”研究

二、备课课题:

22、理想的风筝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随文学习生字“筝”“翩”,了解课文的内容。    

2. 学习“放飞风筝”这一特写镜头,感悟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3.理解重点语句,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作者是怎样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

四、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理想的风筝》是S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以“风筝”为线索贯穿全文。开头写景,由看到别人放风筝引起对刘老师的回忆,中间通过四件典型事例突出体现刘老师的人生态度,结尾抒情,紧接前文把刘老师放飞的风筝升华为“理想的风筝”,抒发了作者对刘老师深深的怀念之情。这篇文章很长,夹叙夹议。仔细阅读,可抓的点很多。但教学时间有限,每点都抓,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为了能使学生在语言训练上有所收获,在思想情感上得到熏陶,在学习方法上有所渗透,加上六年级学生经过多年的阅读训练,已经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所以我准备采用“长文短教,深入浅出”的方法,将教学过程分为感悟人物形象和深化主题理解两个层次,逐层深入,引领学生走向文本深处。

五、能体现专题的独特的设计理论依据:

《新课标》中提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防止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教师在教学这课时,可以多放手让学生朗读、默读、小组读等,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去体会人物情感,抓住关键词引导学生理解情节,通过故事课外导入更好地理解文字,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

六、能体现专题的教学设计或独特环节列举:

教   学   设   计

复  备

一、导入课文

1、你放过风筝吗?(板书:风筝)

2、出示:村居(拂堤杨柳醉春烟)让我们读一读这样一首小诗。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苏叔阳的文章:理想的风筝,来听听风筝背后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延展课外小诗,丰富知识,营造氛围】

二、字词教学

连翘花  戏耍  仰望天穹眯起来  慈祥  支撑  酸涩枯燥   蜈蚣  擎着  舒展扶摇直上   翱翔盘旋   撒脱手拐杖  气喘吁吁  健在  糊风筝  功德无量   倘若集中识字请学生多种方式朗读并提醒“撒”、“连翘”的读音,“拐杖”的字形。

【设计意图:这一课生字词很多,通过集中识字方式扫除阅读障碍,有利于后文教学】


三、内容教学

第一部分(1-3)

1、春天又到了,朗读课文第二段,感受一幅美丽的春景图。

(学生朗读)

2、看到这样一幅美丽的春天,你最想做什么?会想到什么?

【设计意图:发散学生思维,活跃气氛】

3、可我们的作家苏叔阳呢?(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而此时此刻,(出示:不见刘老师已经三十年了。)所以格外想念啊,我们看苏叔阳是怎么写的,(读最后一段。)

第二部分(4-9)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文章4-9段,找一找,文中有两样东西深深的印刻在了脑海中,一个是?另一个是?(拐杖、风筝)

2、请大家继续默读文章4-9小节,能不能用自己的话介绍一下,围绕“拐杖”、“风筝”,作者回忆了哪两个故事?

A(4-5)刘老师笑谈腿疾,给同学们上课

1、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位刘老师,长什么样?

(出示:刘老师……拐杖支撑。)

从上面的文字中,你感受到了,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

(慈祥、忠厚、残疾)

2、看一看残疾人的内心世界(出示:史铁生的文字)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3、提到残疾,无疑是所有残疾人心中的一道伤痛。可是我们看看刘老师面对他的残腿,说了一个这样的故事,出示文字(只是有一次,……腾起一片笑声。)你感受到了什么?(乐观、幽默)

4、下面的同学们呢?他们的心里又有什么样微妙的变化?(出示: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朗读、体会,说一说相同的经历。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直接的灌输是没有效果的,通过引导可以让学生自己朗读体会。通过课外故事的补充,更好地帮助理解,也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经历,理解人物内心情感变化】

5、文中说“同学们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你觉得是什么让他们增加了尊敬?(刘老师的坚强乐观、幽默)

6、朗读上课的片段,随文矫正“转”的读音。

说说看,你对他哪个动作最在意?(旋转跳跃)他转了几次?这还是一次板书的时候,一节课要写许多次板书,对于普通老师来说没什么,对于刘老师,一定会?(生:不容易。)

7、谁来读读这种不容易。

B(6-9)刘老师每年春天带我们放风筝

1、这节课,我们继续跟着作者放飞理想的风筝。

2、复习生字词。

3、回顾昨天学习的第一个故事,刘老师上课的不容易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下面请大家思考一下,完整介绍这样一段回忆故事,需要抓住人物哪些方面刻画?(典型事例、语言、动作、)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剖析片段,了解如何通过典型事例写人】

4、下面请默读6-9段,找出其中最让你感动的放风筝事例,抓住(语言、动作)中的关键词,谈谈你感受到了什么,并做做批注。

1、心灵手巧的刘老师。他的风筝各式各样……燕子风筝。

他的风筝各式各样,体会他用各式各样的风筝装点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的生活多姿多彩。

2、乐观坚强的刘老师。“他的腿自然不便奔跑……送上蓝天的快乐。”

抓“决不肯”和“不肯”进行对比。不便奔跑是不可改变的事实,但他决不肯放弃,不放弃什么?(每次追求快乐的机会)齐读本句。

3、有童心、热爱生活的刘老师。预设步骤:出示(第九段最后一句)

①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让刘老师最幸福、最充实的那一刻(出示课件,把 “他笑着,叫着,蹦跳着去追赶线拐,还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以诗歌形式出示。)谁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带着体会再读一读。

②这些动作竟然是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完成的,你们惊叹吗?我惊叹于他的乐观,你呢?把你们的惊叹读出来。

③刘老师只有一条腿,还要故意撒脱手,何必呢?此时你就是刘老师,你是怎么想的?体会他的乐观坚强、身残志坚。他成功了,把你们刚才体会到的坚强、乐观、勇敢读出来。

4、同学们,我相信刘老师和作者之间一定还发生了许多故事,可是文中却只写了两个,你们觉得够不够?

够,为什么?(已经充分展现了刘老师的优点)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的形式理解写作材料择选的方式,了解详略的由来】

第三部分:

1、同学们,就是这样一位老师,永远留在了苏叔阳的记忆里。请看这段话(课件出示10、11自然段)一直到三十年后,一直到作者将近古稀之年,仍然没有忘记少年时候的这位恩师,这位老师不仅教会了他知识,更教会了他什么?

(坚强、乐观、热爱生活的美好品质)

2、出示与病魔斗争的故事。说说看,你读懂了什么?

3、现在,想想理想的风筝指什么?

 4、齐读10、11段。


第四部分

作业

1、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写一个人物片段,分享对你影响最深的人物和你之间的故事。

2、阅读魏巍的《我的老师》、都德的《最后一课》。

3、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