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教学>>学习体会>>文章内容

五月博文1陈永静

发表日期:2018/5/8 10:33:11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陈永静 有556位读者读过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阅读的要求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阅读中揣摩文章的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大家看下这个新版的语文标准是不是提出的要求较高?我们一定要重视语文阅读,重视阅读的积累及答题方法的训练。

然而当我们面对一篇文章,无从下手甚至读了若干遍也不知文章主要内容,又何谈积累呢?在考试中有关阅读这一部分,也是失分最多的一部分,下面针对这个情况,我重点讲讲阅读文章的方法。

阅读文章首先要树立整体意识,也就是要从整体上去把握一篇文章。重视文章整体的阅读,并不是说我们不需要理解文章的局部内容,比较好的方法是运用“整体——局部——整体”的阅读过程来把握一篇文章。

(一)初读文章了解文章中写了哪些内容

比如一篇记叙文,是以写人为主,还是写事为主。如果是以写人为主,我们就要注意作者从哪几方面对人物进行了刻画。如果以写事为主,就要注意作者写了哪些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安排材料的。这样我们对文章的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这一步很重要:小学阶段的阅读文章大致分为:写景、写人、叙事、状物这几种;每种文章的侧重点不同。

在初读的时候,大家一定要让孩子有整体意识然后分辨是哪一类的文章,接下来再按照文章的类别进行概括。

这里再说说各类文章的侧重点及中心。

1.写人的文章:重点是突出人物的性格和品质。在阅读好后,问下孩子,主要人物是谁,文章主要写了他什么品质?

2.写景的文章:重点描写景色,突出作者对景色的热爱之情。

3.状物的文章:如果描写的是实物,那么文章突出的是对这种实物的喜爱之情;若是借物喻人,那么, 就需要关注结尾,看看是象征哪一类人。

这个方法建议大家在阅读时多多使用,这样孩子慢慢形成习惯,就会快速地抓住文章的中心和内容了。

那有的家长会说,有些孩子说不完整啊,没关系的,我们慢慢地提醒他说完整,给他补充,记住遗漏的要点,那么时间长了,孩子自然而然地就能说完整了。语文的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

这是阅读的第一个步骤。我们先不要去看题目,先让孩子看文章,如果这一类的文章读懂了,举一反三,总结规律,那么同类的题目肯定就会做了。

(二)文章组织材料的顺序

好,我们讲解了如何整体上阅读一篇文章,也讲解了构段方式。接下来,我们还要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通俗地说:就是文章按照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1.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一般记叙文随着事情的发展过程,通常按照“起因——发展——高潮——结局”来写

2.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的文章是按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3.按空间位置的变化

游记、参观记、写景状物的文章,常常会因为作者观察的顺序、观察点的变化而存在空间位置的变化,只需抓住文中表明地点、空间转移的词句,就可以理清文章的段落结构。

4.按事物的不同方面带有说明文的文章或状物的的记叙文,往往以内容的不同来划分段落。

(三)概括中心

解了整体阅读的方法、讲解了构段的方式、讲解了文章的结构层次,最后再说一下如何概括中心。

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的基本形式是:主要内容 作者的思想感情,概括文章的的语言形式是:赞扬了、抒发了、反映了、说明了、揭露了 等等。

中心和内容一定要分清楚:内容是文章写了什么;而中心则是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要抒发什么感情。

小学语文是打基础的重要时期,大家最好给孩子准备语文笔记本,把知识点记上去,暂时不懂的,时间会“内化”,日积月累,语文才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