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博文二(孔海燕)
发表日期:2018/5/3 8:59:24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孔海燕 有584位读者读过
“课如茉莉”,芳香四溢
禄口中心小学 孔海燕
《爱如茉莉》是一篇散发着淡淡清香的散文,文中用真挚朴实的语调叙述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照顾这件小事,然而小事虽小,却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浓浓的真情:真爱无痕、至爱无声,此刻任何的表白都是那么的苍白无力。文章处处于细微处见真爱,就如盛开的茉莉花发出的清香。
一、细节处悟真爱,字词上探真情。
“生活有真爱,细节有真情”。课文中的父母之间看似平淡却又真切的爱融在了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中,只有用心品味才能感受。
课堂上,谢老师指导学生“关注细节,抓人物的一个动作、一句话、一种眼神”,去体会父母之间的爱。通过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对父母之间的爱描写特别感人的细节,并在边上写一写自己的感受体会。紧接着,学生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在全班交流,并围绕细节处展开品读…… 原来爱是妈妈病中惦念的饺子,爱是妈妈脸上恬静的微笑,爱是为了让彼此安睡,一个不敢动,一个不能动,甚至连阳光都赋予了人的情感。通过学生精读体会,那静谧美好的一切,永远留在了大家的心底。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正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敏锐的感受力,能够从课文语言中体会“冷暖”的情感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
通过“直奔”、“紧握”、“叮嘱”等词语感受真爱,引导学生理解“直奔”、“蹑手蹑脚”、“紧握”等词的含义,从而体会父亲对母亲那份无微不至的关心;通过父母说的两段话,感悟他们之间的彼此体贴、默默付出;透过“探”字体悟“人有情,景有语”在学生抓住“探”一词进行文本理解时,谢老师及时引导学生理解“探“字,可学生的语文底蕴不足,没有一个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只好自己说。此时,如果教师能够设计这样一个环节,通过“探”字与“照”“射”的比较,去体会“探”在这里的感情魅力。通过这样的比较、对照,相信学生更能够感受到“探”的独特,也能够感受到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用情感去支配语言,这就是语言有温度的原因所在。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一定会接近语言的真象,感悟语言的真情。
二、生活中寻真情,慧眼中识真心。
文章结尾处写到:“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学到这里,我相信在场的老师、学生心灵都受到了强烈震撼,都不由自主地发出了真诚的赞叹。我相信此刻的他们也明白了课题“爱如茉莉”的真谛。这个时候就可以进一步拓展延伸,让学生说一说你眼中的爱是什么呢?我相信他们会有很多话想说,会有很多情要抒发。就这样水到渠成,真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这样一个小练笔是文章主题的升华和延伸,它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只要我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爱的眼睛,一颗善于感受爱的心灵,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爱!生活中处处是语文,与生活想联系能让学生更清楚地感受到每天来自不同角落的关爱,并懂得回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爱真正“钻”入学生的心田。
听完谢老师的课,我就在想:语文课应该像什么?众说纷纭: “课如玫瑰”热情奔放;“课如荷花”,清澈明净,“课如柠檬”,酸酸甜甜……而我觉得“课如茉莉”,看起来平淡无奇,品起来幽香缕缕,回味起来则是清香袅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