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博文二(陶倩云)
发表日期:2018/5/2 15:59:08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陶倩云 有594位读者读过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读书体会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是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退休教师吴非先生写的一本教学札记。这本书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了深刻反思和剖析。他从课堂的角度,以一个老师,一个朋友的视角,深层次地阐述了做为一个老师的角色定位,及教师教育心态和教育原则问题。
一个学生从小学一直读到高中毕业,12年的时间里,大约要经历2万节课的教学活动,无数的学生都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学习,但却鲜有高成就人才脱颖而出。课堂里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吴非先生用他深邃的眼光和思维,细致地向我们剖析了复杂的课堂中各种景象背后的原因,告诉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对课堂教学的影响至关重要。观念的问题不能解决,课堂教学要想有大的改变是不可能的。
首先每位教师都应该有同理心。所谓同理心,就是要有换位思考的习惯。人与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成长背景不同,想法会产生差异,因此,遇事时不能一味地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人,如果双方都各执己见,互不妥协、互不谅解,那么对话、交流与理解便不会产生。但是,同理心并非同情心,同情心更多的是给予,包括物质上与情感上的,感性多于理性,而同理心,是在感性基础上的理性思考,不是一味地给予。理解对方的同时要有所坚持,比如家长对孩子的过度理解、妥协有时就是溺爱,结果弊大利小;教师对学生们行为上的过度理解会是纵容,所以教师要有自己的原则。作为教师,要设身处地去了解学生产生某些想法和某种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原因,因势利导采取恰当的方法来引导和纠正。
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决定了他的教育行为。如果教师认为学生的大脑是一个容器,可以随心所欲地往里面倾倒东西,他就会“用心”做一个环卫工人,将各种各样的“垃圾”往学生的头脑中灌,即便看上去已经满了还不放过,还要用“压榨设备”再往里压;如果教师觉得威权、高压政策能够让学生变得听话、乖巧,他就会时不时地对学生“当头棒喝”,在学生露出恐惧的眼神的情况下而自鸣得意;如果教师觉得学生原本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要呵护他们的这种学习激情不减退,他就会始终想着学生的兴趣点在哪里,用什么样的方式可以激发他学习的情趣,让他自觉自愿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教学”,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老师和学生在一起活动,如果教师无视学生的期待,那教师很可能是在“白讲”。课堂应该是师生的美好相遇。如何使课堂有更多让学生期待的理由?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应该是在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发挥“情感”的力量,给学生多一些关注,多一点尊重,多一些欣赏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快乐、体验幸福。这样的课堂,就是轻松的,融洽的,欢愉的,也必定是学生所喜欢和祈盼的。尤其是教师对待学生回答问题的态度,教师常常是以自己心目中的对错来评判学生的答案,在我们的心中,只有两种答案,一种就是我们要的答案,如果不是这个答案,我们就把它一棍子打死。长此以往,学生就开始害怕回答问题,他们怕在课堂上得不到老师的赞扬,而是劈头盖脸的批评,甚至有同学要嘲笑他们与众不同的答案。然而成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就是要敢于表达,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就像一千个读着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我们不能死死地拘泥于一个固定的答案,要正确对待片面的、甚至是完全错误的意见和想法,避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毫无顾忌地充分发表意见,课堂气氛才会活跃。
教学中重视让学生发扬个性,在不同的学习基础上使每位同学都有所发展。学习基础好的同学,鼓励他们学会自主学习、自信表达,让他们给其他学生当小老师,使他们在不断地获得肯定中继续前进。对于在数学学习中有一点小瑕疵的学生,要善于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并一步步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多多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每天都进步一点!例如:班级里总会有几个似乎生活在慢镜头下的孩子,他们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比别人慢一拍,思维慢,讲话慢,作业慢……每天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很多,但效果却不好佳,是很令我头疼的孩子。面对这些孩子,我并不能做到天天耐心地对待他们,有时会不停地催促,但这是不应该的行为。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我应该承认每个孩子的差异性,用欣赏的眼光来发现孩子的优点,激励他们,给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多一些耐心,做到为他们点滴进步喝彩,和他们一起品尝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
“门门考优未必真优秀”。从一个家长的角度出发,他们是希望孩子考优的,并且要门门考优。有些考试优秀的孩子在能力上却显得非常的差。因为他把所有的经历都用在如何做题答题上了,没有剔出一些有效的时间进行交际能力的锻炼、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其他行为能力的锻炼上。我认为,一个学生要发展,必须是学习成绩优秀,行为习惯良好,交际能力适中,这样全面发展了,学生将来才能更好地适应时候的发展需要。
作为一名教师,希望自己可以做成如“有些老师,只需缓缓地在讲台边站定,学生便肃然起敬,那样的老师,思虑深邃,有意志力,像精神标杆,只要他们在教室里,所有的太阳都会苏醒。”这样的教师。希望自己的学生可以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