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教学>>教学反思>>文章内容

语文跟帖4(贾蕊欣)

发表日期:2018/4/27 14:22:16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贾蕊欣 有552位读者读过

《秦兵马俑》一文,一方面用详尽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另一方面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

刘老师在教学时注重抓住课文的文本特点,从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和语言特点出发,训练学生自主阅读,通过已经学过的阅读方法理清课文结构,抓住过渡句,抓住说明方法来理解课文。

第一,抓住说明方法。本文是说明文,最基本的训练重点就是让学生体会其中的说明方法和表达作用。刘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活动,读后找出其中的说明方法,这是之前学习的有关说明方法的知识的迁移运用,学生找到“做比较”“列数字”“举例子”,刘老师着重解释了“做比较”的方法和作用。这部分可以配一个小小的仿写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做比较”的说明方法。

第二,抓住关键词。文中描述性的文字较多,这不同于一般枯燥的说明文,具有一定的文学性,语言上也是值得学习的。刘老师指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进行品读,比如“颔首”,结合“颔”的字理,理解“颔”表示“微微点头”,表示“应和”,还有“擎着”“鸟瞰”等等。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潜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我感觉本课教学时,语文味还可以再重一些,可以增添拓展性的主题阅读,发散思维,提升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