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教学>>学习体会>>文章内容

四月博文2(贾蕊欣)

发表日期:2018/4/27 13:50:50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贾蕊欣 有522位读者读过

学生步入中年级,开始面临真正意义上的写作,或记事,或写人,或状物,让很多孩子一时间摸不着头脑。教学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让一个三年级孩子说一两句话,没有问题;但是落在笔头上,让他围绕一个中心写一段话就是一个难题了。难在哪儿呢?难在大多数孩子无话可说。我们常常会给出这样的题目:《童年趣事》《我的爸爸》《我最喜欢的小动物》……在我们看来,这多么贴近学生的生活啊!可是事实上,学生依然无从下笔,或者写得不够具体、详细,蜻蜓点水,甚至是一串流水账。究其原因,是孩子们割裂了学习与生活的关系,学习就是到学校上课学知识,生活就是吃喝拉撒玩,缺少一双发现生活的眼睛。

作为老师,我们就应该把“生活教育”的理念贯穿到写作教学中来,平时可以每周布置一项“发现作业”,每天写“一句话日记”,记录身边发生的最值得记录的事情,例如:家里的新成员,本周开心事,一本好书,我的好伙伴,妈妈生气了……让学生留心观察,有条理地记录,先用一句话概括,然后介绍得越详细越好。久而久之,学生定会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记录的好习惯,就不必再为写作素材发愁了。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生活,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生活,用自己的笔去记录生活,孩子们的写作兴趣、观察能力、写作水平也会有所提高。写作就会真的是为记录生活而服务,达到“以吾手写吾心”的境界。

到了五六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初步形成,很多同学已经有了很高的语言积累,再加上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很多同学已经不满足于老师照本宣科,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同学们语文能力发展的需求。而且有一个共性问题不能回避,就是年级越高,上课发言的同学越少。不是不会说,而是不想说。这里面当然有学生大了开始害羞了,怕自己出丑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对所提的问题不感兴趣或已经知道答案了,不愿意回应。

其实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问题意识,会有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也初步具备了思辨意识,语言水平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结合教材和生活中的实际,引导学生搜集感兴趣、可供讨论的话题或问题,每周固定时间来进行交流,可以是ppt展示,可以是口头汇报,可以是小辩论,形式灵活多样。

例如 ,五年级下册练习四“口语交际”栏目的主题是“介绍世界名城”,学生对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也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又可以开阔孩子们的视野,去了解世界,认识世界。因此,我让孩子们回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城市,搜集图片、文字资料,自己制作ppt,向全班同学介绍。要求要有丰富的信息量,语言组织有条理,声音洪亮,大方得体。其实,这就是生活中的语文。

从语文学习的角度,通过这项语言实践活动,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得到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语言组织、口语表达、在公众场合演讲的能力得到锻炼,可谓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