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德育天地>>教育故事>>文章内容

别让“小问题”变成“大麻烦”(贾蕊欣)

发表日期:2018/4/27 13:40:21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贾蕊欣 有634位读者读过

一天下午,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班长急冲冲跑来,没顾上敲门,直接冲到我面前。我心里一惊:“怎么了?出什么事了?”“老……老师,你快去……看看吧,浩然……在班上大哭大闹!我们都不能上课了!”我赶紧跑到班上,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浩然同学坐在座位上,一下一下地拍着桌子,时不时地头还往桌子上撞,那“咚咚”的声音声声捶在身边同学的心上,吓得大家一动不敢动。再看浩然同学,张着大嘴,仰着脖子,哭声震天,边哭嘴里还边叨咕:“我考不到90分了……我考不到90分了……”

原来,是他的试卷还差一点没答完,情绪崩溃,大哭!可这是在课堂上啊,这让上课老师如何是好?身边的同学劝,上课的老师劝,班主任劝,可是都无济于事,哭声越来越大。我只好把他请到办公室,可是就在去办公室的路上,他又扑通一下跪到了地上,呼天抢地,捶胸顿足,我好不容易把他拉到了办公室,站在门口,说什么都不肯进了,就是一直哭,一直哭,越哭越大声,越哭越激动。

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情形,着实把我吓到了。四年级的小学生,11岁了,竟然因为考试没答完试卷而崩溃大哭,我觉得事情没有那么简单。联想到这个孩子平时的表现,我就更加不安。我三年级接手这个班不久,这个孩子就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其实是个很聪明的孩子,数学能考到九十多分,说明头脑很好,但是课堂表现却很有问题。无论什么课,他坐在那里,不跟别人讲话,也不搞小动作,也不偷看课外书,但就是给人感觉没听课,头歪歪的,眼神总是放空的,喊他回答问题,永远不知道回答哪一题。语文作文经常两节课写不出一个字,原因要么是忘了里面一个什么东西的名字,要么是昨天搜集的资料找不到了,总之,就是因为一个小小的因素而一个字都不肯写,而无论你用什么方法,都无济于事。家长找了多少次,他依然故我,没有丝毫改变。

不久后的一天,又一次失控的大哭爆发了,原因还是试卷没有答完,他还是口口声声叨咕着“考不到90分了……”,这是这次比上次更凶,哭声一直传到了前楼校长室,可校长来了也劝他不住,只好答应让他把试卷继续写完,说来也怪,他一下就不哭了,把那几题答完,回教室了,就跟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一样。

这倒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刚刚还呼天抢地,怎么一下子就抛到脑后了?这两场“痛哭”到底是为了什么?

    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我们找到了事情的源头,就是全家对他的宠爱,让他任性倔强,要求一旦不能得到满足,就大哭以发泄和抗议;妈妈对他的事情包办代替,让他毫无自主性,久而久之,对什么都不关心,对什么都不上心,出了差错,责任全是别人的;妈妈的教育方式简单,毫无力度,没有对孩子产生威慑力,反而让孩子对惩罚的理解一直停留在低幼阶段;妈妈管教时的语言简单粗暴,直接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影响了孩子对自己的正确认知,少了很多积极的认识。总之,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孩子的很多心理建设没有做好,表面上是情绪管理问题,其实质是心理问题,自我意识缺乏,责任意识缺乏,心理承受能力差,问题解决停留在低幼阶段,试图以大哭大闹赢得家长和老师的同情,达到自己的目的,满足自己的要求。

事情发展到这种地步,孩子发展到油盐不进,软硬不吃,老师和家长不能坐视不管,必须要做些事情,责骂、惩罚肯定没用,简单的谈心也是隔靴搔痒,解决不了问题。我认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从改变家庭教育方式开始,重新对孩子的心理进行建设。

 第一步,给孩子自主的空间。

孩子已经上了四年级,其实早该放手了,“亡羊补牢,犹未晚也”。告诉孩子,学习和生活是他自己的事,要学会自己安排。文具自己准备,书包自己收拾,该带的东西自己负责带,作业自己记,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和辅导,其他时间自己安排。给他安排家务,让他学着做事,多跟家庭成员聊天,学会关心家人,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尤其当家里有重大节日或者聚会时,多让孩子参与,让他负责一些事情。有了自主的空间,有了自己需要做的事情,有了自己能够决定的事情和需要负责的事情,孩子就会有责任意识,慢慢学会对自己和身边的事负责,这是心理建设很重要的一步。

第二步,跟孩子商定奖惩计划,对哭闹绝不妥协。

其实,孩子对父母就是不断试探底线,父母每退一步,孩子就会前进一步,一次哭闹管用,以后他还会用这招。因此,父母要严守自己的底线,对孩子的哭闹决绝妥协。尤其已经是四年级的大孩子了,更要改变这种方式,因为父母可以惯着他,老师可以惯着他,但以后到了社会上没人惯着他,我们要让孩子从小懂得这个道理。有要求,可以跟家长谈,只要有道理,能说出理由一二三,能够说服大人,就可以满足;但如果没有道理,无法说服大人,那就趁早放弃,哭闹不是解决问题、让父母妥协的法宝。

哭闹,是每个孩子都会有的“小问题”,可是听之任之,一哭闹就妥协,慢慢就会变成“大麻烦”,因为那代表着任性、倔强和暴躁,代表着推卸责任,没有担当。

为了培养有责任、有担当的新一代,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情绪问题,必须家校合作,从根本上加强孩子的心理建设,让孩子拥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习惯,强大的内心,勇往直前的干劲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