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成为留守孩子的依靠
发表日期:2007/11/20 12:54:40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无 有640位读者读过
让爱成为留守孩子的依靠
江宁区禄口小学 李秀凤
我班是中心校45个班中普普通通的一个班,班级45名孩子,普普通通,天真善良,前些天学校一项调查吸引了我,班级45名孩子竞然有12名留守儿童。细究一下这些孩子的行为习惯,让人大吃一惊,骂人、打架、偷懒,撒谎……尤其是班上的王帆同学,是老师头痛的角色。上课插嘴,作业不按时完成、任性……好像细想一下没有什么优点,怎么办?读读《爱的教育》,读读《给教师的一封信和建议》,请教请教别人,看来只有“爱”这一招了。
首先,我细究一下其行成的原因,这样便于我们指导,经过观察和推敲,我推想其大概有以下原因。
1. 缺乏亲情。虽有父母,但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过年才回家一次,由于成长的生理、心理原因与奶奶、叔叔产生距离感,对于亲情有种逆向的漠视。这是缺乏“爱”的主要原因,也是其任性的根源,他迫切想得到别人的承认或别人眼中的价值,眼里容不下优秀者。同时又看到别人亲情情景时,产生心理自卑,行为容易致怒、暴躁、不合群,有时又较沉默、不合群。
2. 家庭教育方法差。父母由于每年回家一次,造成对孩子溺爱纵容,不加约束。再由于父母心理的愧疚,也造成孩子的任性加剧。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加上方法以棍棒为主,造成孩子行为的任性加剧、暴躁、缺乏安全感,对学习产生厌倦,对父母辛苦的漠视,甚至认为“钱”来得容易,产生弃学的念头。
3. 社会环境影响。禄口经济的腾飞,上千的打工者。通常打工者从事打工知识少,从事打工时年龄小,年终回来。让其子女只感受到打工带来的报酬,由于面子原因,很少提及工作辛苦。耳濡目染,整个村、镇都产生“打工赚大钱,学习无前途”思想,影响家庭影响了其个人。
当然,原因很多,像王帆这种留守孩子如何去矫正其行为习惯,如何在班级集中形成“爱”的合力,淡化其心中的思念,让班级成为其理想的成长摇篮,我想得花些功夫。
1. 营造温暖的“集体港湾”。既然是缺“爱”,缺“关怀”,缺“关注”,那么我们就应对症下药,营造一个温暖的集体港湾,让王帆寻找到其存在的价值,找回自信,同时也去关爱别人。集体活动、班会活动中让其主动参加。“六一”活动,“朗诵会”、“故事会”动员鼓励其参与,同时带领孩子善意鼓励,让王帆找到成功的感受。“下雨天”、“下雪天”、“天凉”、“天热”,让同学们、老师主动关注,给予语言、行动的关怀。“生病”、“吃饭”等困难,给予无私的帮助等。班级中处处关怀他,处处让留守孩子们优先,让其找回自信的感受,体验关怀温暖。由此,在关怀中建立关怀,在关心中推及关心。这样班级每一个学生和留守儿童互相关怀,一个良好的温暖班级集体很快形成。
2. 多进行“活动”,体会辛苦。班级是“爱”的源泉。留守儿童王帆,他们花钱大手大脚,父母溺爱使他们认为“钱”来的容易,体会不到父母工作的辛苦。面对如此,我在班级中增加了“吃苦”活动,让其经历辛苦,体验父母工作的辛苦,养成勤劳的习惯,克服懒惰思想。开辟学农基地,让其锻炼种菜、养蚕;带他们去参观工厂,体会父母的辛劳,组织他们进行“一天一夜”活动,让他们一天一夜不休息,不停地学习、工作等等,王帆等留守孩子们一下子从行动中,体会到了父母辛苦。渐渐地吃零食的少了,乱花钱、买玩具的少了,回去主动帮爷爷、奶奶做事的多了,这些转变让孩子赢得了家长、社会的称赞。
3. 发扬“优点”,建立自信。孩子不做作业、任性,受老师、同学“歧视”,王帆也是如此。他们在组长、同学心中也是落后的,不自信的,整天缺乏兴趣和耐心。组织活动发扬其优点,建立自信尤其重要。班级中活动能展示其优点的,尽量组织。这些留守儿童独立性强,较果断,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如制作、生活习惯、挑战等,都能独挡一面。更由于缺乏家长时间督促,而更显自由一些,骑车、游戏等自主性的活动,他们接受更强,更有毅力,更能学得彻底。所以班级活动中,我以此为榜样,进行榜样模仿,介绍经验,让其做“讲座”,做“教授”。教其他孩子骑车、拖地、打扫、劳动等,这样的优点发扬,建立了他们自信,使大家认识到他的优点,从而建立了在别的同学眼中的价值,找回自信,也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同时也增加了反省,建立起对班集体的“爱”。
4. 争做“自主”标兵,营造和谐家园。班级活动中组织开展“自主标兵”活动。孝顺爷爷、奶奶,减轻他们负担,营造和谐家园。号召留守孩子向家长写信。让他们安心工作,注意健康。孝顺父母成为信的主题,互相勉励,在家为爷爷奶奶分担家务,主动学习等,作为“自立标兵”评选标准。实实在在让其体会辛苦,为家长分忧。
经过上面四个方面具体的活动,王帆及象王帆一样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大为改观。热爱学习,热爱集体,关心同学在他身上不断体现,一个新的形象,一个新的班集体已逐渐形成。“爱是教师工作的法宝”,是永恒的主题,一点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