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口小学2017—2018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集体备课(三)
发表日期:2018/4/25 11:32:36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谢丽 有849位读者读过
禄口小学2017—2018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集体备课(三)
时间:4月23日 地点:后三楼办公室
主备人:谢丽
一、研究的专题:
“基于学生生活,打造故事课堂”研究
二、备课课题:《爱如茉莉》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运用已有的识字策略学会本课9个生字,注意“茉、幽”的书写;结合语境理解“嗔怪、莫名其妙、恬静、静谧、欣欣然”等词语的意思;体会“掏、咽、钻”等动词在具体语境中的特殊含义。
2、抓住人物语言体悟情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抓住细节描写仔细品读,感悟父母之间平淡却深厚的亲情,从而理解“真爱就像茉莉”。
四、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爱如茉莉》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语句平实但又感人至深的记叙文。文章用清新、朴实的语言记叙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照顾这件小事,告诉我们真爱就如茉莉般平淡无奇却芳香怡人。文章笔触细腻,选材典型,看似平淡的文字却蕴含着人生基本的哲理和情感。
五、能体现专题的独特的设计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课以此为指导进行设计。
2、对于爱的感悟,学生只能意会,无法言传,而且现在的孩子感情太粗糙,难以从平实的语言文字中切身感受到爱的真谛。因此本课就是要通过对文本细节的品读感悟,使孩子的感情细腻起来,受到“亲情与爱”的教育。
六、能体现专题的教学设计或独特环节列举:
教 学 设 计 | 复 备 |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你们心目中爱像什么呢? 2、也有人说,爱像茉莉。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和茉莉有关的课文,感受如茉莉般的爱。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二、检查预习 过渡:课前已经布置预习课文了,现在考考你们的预习情况了。 1、首先老师要看看你们生字学得怎么样。 (1)(出示生字:掏、揉 胳、膊 欠、幽) (2)(指名读),读了这三组生字,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我见从妈妈嘴里掏不出什么秘密,便改变了问话的方式:(“掏”变红)这里的掏是不是也指用手掏呢?(用尽方法想从妈妈的口中套出话)是呀,汉字就是这么神奇。 (第二组左边都是月字旁,都表示人体的一部分;第三组“欠”的笔画少,要写得舒展,“幽”笔画多,要写得紧凑。) (3)给“幽”组词——(幽香)除了幽香,还有怎样的香呢? 在这些香里,你觉得那个香跟幽香最接近? (4)找出最难写的字,范写:膊 幽 2、检查句子,老师还要看看你们句子读得是不是正确流利。 (1)出示:妈妈先是一愣,继而微红了脸,嗔怪道:“死丫头,问些什么莫名其妙的问题呀!” 妈妈寻思了一会儿,随手指着那株平淡无奇的茉莉花,说:“就像茉莉吧。” 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医院。此后,他每天都去医院。 (2)理解词语:嗔怪 莫名其妙 平淡无奇;理解“奔” 3、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9、13) 三、再读课文,认识茉莉 1、图片欣赏,茉莉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欣赏文中的茉莉花,找出文中描写茉莉花的句子。 (1)交流画出的描写茉莉花的句子。 ★妈妈寻思了一会儿,随手指着那株平淡无奇的茉莉花,说:“就像茉莉吧。” ★爸爸去洗漱,我悄悄溜进病房,把一大束茉莉花插进瓶里,一股清香顿时弥漫开来。 ★病房里,那簇茉莉显得更加洁白纯净。它送来的缕缕幽香,袅袅地钻到我们的心中。 (2)再读一读这些句子,哪些词语可以概括出茉莉花的特点。 (3)交流(师相机板书: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 3、练习说话:用上黑板上的这些词语,说说你心中的茉莉花?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茉莉如此“平淡无奇”,妈妈却说真爱就像茉莉,这样的爱作者一开始理解吗? 2、默读课文(1-5)小节,找到问题的答案后,画出来。 3、交流、讨论,重点围绕课文的第5小节,体会出“我”一开始对“爱如茉莉”的不理解。 出示:我差点笑出声来,但一看到妈妈一本正经的样子,赶忙把“这也叫爱”这句话咽了回去。 4、指导朗读。老师听出来你的不屑 你的怀疑 你的轻视 5、把课文第1小节和原文进行对比阅读,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 过渡:那映子心目中的爱到底是什么呢?请看大屏幕 课文:那是一个漂浮着橘黄色光影的美丽黄昏,我忽然对在一旁修剪茉莉花枝的母亲问道: “妈妈,你爱爸爸吗?” 原文:那是一个漂浮着橘黄色光影的美丽黄昏,我从一本缠绵悱恻、荡气回肠的爱情小说中抬起酸肿的眼睛,不禁对着一旁修剪茉莉花的母亲冲口说:“妈妈,你爱爸爸吗?” 映子心中的爱情原来是缠绵悱恻、荡气回肠的 6、小结:缠绵悱恻、荡气回肠,这是书中描述的爱情;而现实生活中,父母的爱却是那么普通、平凡。这样的爱也许很平常,这样的爱却很持久。 四、小结 为什么真爱会像平淡无奇的茉莉一样呢?下节课我们就走进课文的细节中去感受、品味。 | |
第二课时 一、导语: 上节课通过读书,大家有了很大的收获!我相信通过再读书,你们的收获会更大,有信心吗? 二、细读课文 过渡: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了茉莉花平淡无奇、洁白纯净而且散发着缕缕幽香,感受到了文中的爸爸爱妈妈,妈妈也爱爸爸。其实,这种爸爸妈妈之间的爱流淌在生活中的每个细节中,一个动作、一句话、一个眼神都能流露出淡淡的真情,淡淡的爱。 1、自由读书感受: 下面请同学们用心读6——18自然段,关注细节,要通过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去感受,标画出父母之间真爱的语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2、交流: (1)吃饺子部分 A、读7自然段——妈妈非常爱爸爸(妈妈住院了,还不忘给爸爸吃饺子。怕爸爸知道自己住院就吃不下饺子,把爸爸吃饺子比自己住院看的还重要。);爸爸爱妈妈(知道妈妈生病住院就吃不下饭)。 B、读8自然段——爸爸很爱、很关心妈妈(没有吃饺子,把妈妈的身体看得比自己的身体还重要。从“直奔”看出爸爸知道妈妈病了很着急、很担心、心疼)——感情读:爸爸知道妈妈生病后多么心疼、多么担心、多么着急呀!指导朗读。 C、同学们,读书是要联系起来读的,把这两段放在一起读,你还能读出什么?——指导读出父母之间的爱是互相的。(板书:互相的爱) D、总结:普通的饺子,平凡的小事,妈妈一句叮咛的话语,爸爸一个不由自主的动作,看上去是那样的平平淡淡,(板书:平平淡淡)却让我们感受到了父母之间的真爱。 (2)病房部分: A、“爸爸坐在窗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体会爸爸担心妈妈。(教给学生读书要前后联系,为什么“紧握”妈妈的手?) B、“边打哈欠边说……”爸爸的话中体会爸爸对妈妈的爱。 C、“清醒含笑+揉揉胳膊+我怕惊动他=妈妈也没睡,宁可自己的手脚都麻木了。”——体会妈妈对爸爸的爱。 D、从“轻轻”“蹑手蹑脚”“拉”—— 这些动作中体会出爸爸爱妈妈。 E、从“布满血丝”的眼睛中体会——体会出爸爸爱妈妈。 F、“我们把12段和16段联系起来读一读,你会感受到了什么?——一个不敢睡,一个不敢动,联系起来你感受到了什么?——都把对方看得比自己更重要。——把对方看得比自己更重要,这叫忘我的爱。(板书:忘我的爱) G、总结:爸爸紧握妈妈的一个动作,爸爸布满血丝的眼睛,妈妈朴实的话语,虽然平平淡淡,但他们互相关心、体贴,把对方看得比自己更重要,这份爱真是情真意切呀! (3)品读第九段 这是文章中写的最美的一段,大家再来细细读一读,看你有什么感觉?自由读,指名读。 指导学生理解“探”字。 (4)引读最后两段,理解“钻”字含义,明确爱如茉莉的含义。 引读最后两段。理解“钻”字的含义。 (5)从“哦”字知道了什么?为什么说爱如茉莉,为什么用两个?(强调、感叹、点题、赞叹) 四、真爱就像茉莉,平平淡淡,却又实实在在地让人能够感受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真爱,你感受到了吗?谈一谈你的感受?出示课件:真爱是一个眼神……真爱是一个幽默风趣的笑话 你能像这样说一句对爱的感受吗?真爱是什么? 真爱是一杯热茶 当教师的妈妈下班后, 爸爸给妈妈到了一杯热茶说:“喝杯热茶润润嗓子吧!” …… 你能也写一段这样的小诗吗? 五、课外拓展: 同学们,真爱无痕,至爱无声!真爱如茉莉般平淡无奇却情真意切。是啊,真爱是一杯热茶、一份牵挂、一次包容……我们要学会感受爱,要珍惜别人给我们的爱,更要去真心去爱别人。课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行动去表达自己的爱,然后把你表达的爱写下来好吗? | |
板书设计 17、 爱如茉莉 (细节、环境)
互相的爱 忘我的爱
平平淡淡 真切感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