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下学期六年级数学第三次集体备课
发表日期:2018/4/23 15:48:38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芮清芳 有671位读者读过
禄口小学集体备课材料(二)
一、研究的专题:
“基于学生生活,打造故事课堂”的研究
二、备课课题:正比例的意义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让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四、能体现专题的教学设计或独特环节列举:
教 学 设 计 | 复 备 |
一、导入 谈话:同学们购物问题中有单价、数量、总价,你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讨论,反馈。 [设计意图:本环节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体会数量之间的关系。] | |
二、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表格。 提问:表中列出了哪两种量?(板书:时间和路程) 观察表中的数据,哪一种量的变化引起了另一种量的变化? 指名回答。 谈话: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我们就说,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板书: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为什么说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学生交流。(有的学生可能发现一种量扩大到原来的几倍,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有的学生可能会发现一种量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另一种量也随着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 2、谈话:观察表中的数据,这两种量在变化中有没有什么不变的规律呢?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请写出几组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并求出比值,根据学 生回答板书: =80 =80 =80 …… 提问: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上面的规律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速度(一定) 3、小结: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当路程 和对应时间的比的比值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时,我们就说行驶的路程和时间 成正比例,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的量。(板书:正比例的意义) [设计意图:正比例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 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学过的数量关系的认识,使学生学会从变量的角度来认识两 个量之间的关系,把握正比例概念的内涵和本质。] 三、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学生自由读题。 2、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把表格填写完整。 3、请学生根据表中数据,先尝试独立完成表格下面的四个问题,再和同桌交流。 4、学生交流中,明确:总价和数量是相关联的量, =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四、归纳字母公式 1、比较例题和“试一试”的相同点。 提问:观察上面的两个例子,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1)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 (2)两种相关联的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总是一定的; (3)两种量都成正比例。 2、如果用字母和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 系可以用怎样的式子来表示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一定) 交流: 和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比的比值一定,我们就说和成正比例。 [设计意图:文似看山,学如登高。结合实例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特点,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 |
五、巩固练习 1、完成第63页“练一练”。 学生独立思考并作出判断,要用完整的语言说出判断的理由。 2、完成练习十三第1题。 (1)让学生按题目要求先各自算一算、想一想。 (2)全班交流,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碾米机的工作时间和碾米数量成正比例,引导学生完整地说出判断的思考过程。 3、完成练习十三第2题。 (1)让学生独立判断,并指名说说判断的理由。 (2)注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判断的思考过程。 4、完成练习十三第3题。 (1)先让学生说说题目中将图中的正方形按怎样的比放大,放大后的正方形的边长各是几厘米? (2)再让学生在书上画出放大后的图形,并算出每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并填在表中。 (3)讨论表格下面的两个问题。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只有当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比值一定时,它们才成正比例。 [设计意图:按照新课改的理念,教学中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和宽松的学习氛围, 给学生充分思考、交流的空间,进一步巩固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反思,进一步理解成正比例的量,为后面的学习 打基础。] 七、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