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教学>>学习体会>>文章内容

4月博文2 芮清芳

发表日期:2018/4/23 10:35:53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芮清芳 有564位读者读过

让课堂小游戏成为孩子们学习的动力

 

【案例背景】

数学课的内容有些是比较抽象的,学起来比较枯燥无味,而小学生是比较活泼好动的,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对他们而言,游戏是启发心智与兴趣,达到身心愉悦的最佳方式,同时又能转化为学生继续学习的一种神秘动力。马丁加德纳曾经作过相当正确的评价:“唤醒学生的最好办法是向他们提供有吸引力的数学游戏。”对于小学生来说,假如每一节课都是游戏,而且能在游戏中学到知识,那该多好啊!

 

【案例描述】

对于苏教版二下数学的《角的初步认识》,我已经是第二次经历教学了。记得第一次上这趟课时,上课铃响后,我二话不说就出示了课本中的例1,让孩子们找一找能哪里有“角”,虽然孩子们也能找出一些来,之后的新知学习也能进行下去,但总感觉课堂气氛不活跃,一堂课下来感觉不到孩子们的求知欲望,教师的引导太多,孩子们的参与比较少,课上得也很累。之后听了很多关于图形教学模范课,比如《三角形的认识》等等,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图形原本就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为何不让孩子们用多种感官来感知呢!因此,结合实际,在第二次上这堂课时,我用小游戏作为课的开始,来与孩子们一起探索新知!此时无论是孩子还是老师,对比之前的教学方式,我们对“角”的直观感知都要更深入,课堂也更加轻松。以下便是我用游戏引入的全过程:

师:孩子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要学习新知识啦!知道我们要学什么吗?(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也不知道要学什么)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玩个小游戏就知道啦!游戏的名字叫“我来摸,你来猜”。老师这里准备了两个袋子,分别是1号袋子和2号袋子。两个袋子里都放了一些的图形,请一位小朋友上来摸一摸,摸的时候不能拿出来看,但是要告诉大家你摸到的感觉是什么,然后其他的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猜一猜,这位小朋友摸到的到底是什么图形。

师:我们从1号袋子开始,哪位小朋友想上来摸一摸,并说一说摸到的感觉?(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我来!我来!快速指定一位小朋友)

师:大声告诉大家,你摸着这个图形,有什么感觉?

1:感觉圆圆的,弯弯的,滑滑的,还有点扁。(板书:圆圆的、弯弯的、滑滑的、扁)

师:你们猜到了吗?

生:圆!

师:快拿出来给大家瞧一瞧!(孩子们一片欢呼,教师举起大拇指,并说:大家表现得真棒!)

师:游戏还要继续,请某某某继续摸一摸2号袋子里的图形,和大家说一说感觉。

1:感觉尖尖的,有个角。(教师继续板书:尖尖的,并板书课题:角)

师:你能摸到几个角?

1:3个!(此时很多小朋友会喊出三角形。)

师:除了“尖尖的”和“角”之外,还有其他感觉吗?

1:也是滑滑的,有点扁。(板书:滑滑的,扁)

师:嗯!再摸一摸,和之前摸的圆形比较一下,夜是弯弯的吗?

1:不是,是直直的!(继续板书:直直的)

师:你们猜到了吗?

生:三角形!

师:赶快拿出来给大家瞧一瞧!(教师举起大拇指,表扬孩子们是“猜图大王”)

师:请某某某回到座位,大家掌声送给他。多亏他告诉我们“尖尖的”,“3个角”还有“直直的”,我们才能猜的出来。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东西也是一个图形,它和我们认识的三角形有点像,也是尖尖的、直直的(板书中留下课题“角”和“尖尖的”、“直直的”,擦去其他文字)。但它和三角形又不一样,而且在我们学习过的很多图形中都能找到它。猜一猜是什么?

生:角!

师:同学们不愧是“猜图大王”!今天我们就来再次认识认识,“角”到底是个怎样的图形!(同时将课题补充完整“角的初步认识”)

……

 

    【案例反思】

    关于游戏引入新知的设计,我是这样理解的:

    一、为何要以游戏引入本节课的新知?

1、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善于形象记忆,逻辑推理能力较弱,他们的思维要在有可感知的事物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游戏通常是需要孩子们用眼、耳、口、手、脑多种感官来参与的,便于孩子们学习和记忆。

2、儿童注意的特点是无疑注意占优势,容易被一些新奇的刺激所吸引,这些刺激物最容易引起而儿童大脑皮层的兴奋,产生联系,获得新知。小小的游戏就是这样的刺激物,尤其是本节课的游戏,更能让孩子们产生好奇心,去探索。

 

    二、本节课的游戏中为何要用圆形和三角形?

1、数学中的“角”是平面图形。

其实在生活中孩子们早就对“角”有了一些认识,比如桌角、墙角、牛角、眼角等,但数学中的“角”和生活中的“角”不同,数学中的“角”是个平面图形,比较抽象,学生不好理解,而且容易受到生活中的“角”的干扰。所以在游戏中,我选择的是平面图形作为道具,而不是生活中的实物。而且教材中呈现“角”也是从多个平面图形中抽象出来的。

    2、学生已有一些关于平面图形的知识储备。

在这之前,孩子们已经直观认识了线段和很多平面图形,包括圆、三角形等等,他们对“圆”的感觉和“尖”和“直”感觉很熟悉,对比很强烈,也说得出来。    

3、感官上的对比突出。

“角”给孩子们的感觉与“三角形”有点像,在“圆”的对比下传递给学生“尖尖、直直”的感觉,这两种感觉正好对应了“角”的组成部分:顶点和边。这样的感觉能带领孩子们顺其自然地探索新知。此外,一些直观感知模糊的孩子会认为“角”和“三角形”是一样的。但在经历了整个小游戏后就能知道“角” 和“三角形”又是不同的图形。

 

 

三、游戏设计的其他考虑

1、游戏中我并没有把“圆”和“三角形”放在一个袋子里让孩子摸,原因是“角”的学习还是要通过“三角形”来过渡,“圆”是用来对比和衬托的。把“圆”和“三角形”放在两个袋子里来摸,有利于控制摸出图形的先后顺序——先摸出“圆”、再摸出“三角形”。

2、为了让其他孩子也参与进来,我并没有让摸图形的孩子自己猜,而是让他说出摸这个图形感觉,引导其他孩子来猜,这样的设计,我认为既锻炼了个别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让锻炼了其他孩子认真聆听的能力,激发了每个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游戏中,让游戏变得更有意义。

 

    四、总结

    本课时主要要引导孩子直观认识角,初步感知角的基本特征,并能正确认识角,直观区分角的大小。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实物的面上抽象出角的过程非常重要,如果能够结合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学生的认识会更加深刻形象。所以我就结合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利用“我来摸,你来猜”的小游戏,很自然地带领他们走进课堂,探索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