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博文2 芮清芳
发表日期:2018/4/23 10:34:06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芮清芳 有548位读者读过
不求感动中国,但求感动自己
芮清芳
看了2017年度感动中国,我思绪万千。在这次的十大人物事迹中,有为了学子捐献毕生积蓄的、为了群众付出生命的、有为了国家无惧威胁的……他们的事迹让我潸然泪下,可同时我也不禁思考,到底何为“感动”?有人说,飞蛾扑火时流露出来的庄严与肃穆让人感动,也有人说嫩芽从悬崖峭壁中探出头来更让人深感震撼……《感动中国》里的这些事迹,不是我们每个人都有决心或有能力或有胆量去经历的,与他们比起来,我们有的只是平凡的岗位和平淡的日子。可是我认为,即使岗位是平凡的,日子是平淡的,我们也能“感动”我们自己,我们也能成为自己心中的那个“人物”。
就我个人而言,我是那个1991年里出生的众多孩子中很不起眼的一个。沙漠中的一粒沙子、海洋中的一滴盐水、宇宙里的一块小石头……总之,微不足道。等到我工作了,我也不是业绩突出的那个,更不是光芒四射的那位,我还是那个小小的自己,做着按部就班的活儿,批着好像永远也批不完的作业。可是,上帝似乎也没完全忘了我,我还是做了一些值得回味且能让自己感动一下的事。
记得刚上班的第一年,做事没有头绪,套路也摸不清,整天忙忙碌碌的,可一天下来回头想想好像也没干什么事。那时的自己从不考虑表现突出(当然现在对自己要求也不高,哈哈!),只求过关及格,不拖后腿。只希望家长不嫌弃我这个第一年刚刚教书的年轻老师。不过令人欣慰的事总能不期而至。那天下班刚出校门就被门卫喊住,说有我的快递。当时我心里就一阵慌张,心想最近不是什么节日,也没淘过宝,哪儿来的快递呢?不会是炸弹包裹吧!(嘿嘿!刚入社会,胆子还是有点小。)不过害怕归害怕,我还是小心翼翼带着快递回到自己租住的小屋。打开快递第一眼看到的是一个电热水袋,这下我又慌张了,不知为何,脑子里快速闪过热水袋爆炸的场面。可再当我看到包裹里的那张纸条时,热泪竟也盈了眼眶。纸条中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芮老师,我是某某某的妈妈,这是我们一起给你挑的礼物,希望你能喜欢!纸条中提到的那位学生在我的印象中也并不深刻,我怎么想也想不到他会把我记在心里。之后的电话才让我明白了一切,内容大概是这样的:孩子回家总是和他们说自己的数学老师怎么怎么好,怎么怎么喜欢他;说老师就找他和班长两个人一起参加了一个竞赛,全班就他们两个人。那位妈妈说孩子上学那么多年,从来没有听孩子这样夸过自己的老师,这么崇拜过自己的老师,现在孩子更喜欢数学了。听了这样一番描述,再回想最近孩子在课上和作业上的表现,我更加坚信了自己观点:大部分孩子的自信心是通过鼓励建立起来的,孩子的潜力是有自信心开发出来,所以鼓励多多益善。就像这个孩子,其实他在班里的成绩真的不突出,课外活动参加的也不多,也害怕和老师交流,可以说是比较容易被老师忽略的类型。之前上学时肯定也会有这样类型的竞赛,但他一定一次也没有参加过。这次的参与无疑是老师对他最大的肯定,无论竞赛结果如何,对他来说,老师重视他就像重视班长那样,不然也不会就挑他和班长一起参加竞赛。
五年过去了,当时情境我仍历历在目,工作中的这一小小的插曲一直“感动”着我至今时今日。对于我个人来说,我只是在班里找了两个学生去参加了一场并不受重视的竞赛,可这样一件小小的事都能改变一个孩子的学习心态,可想而知,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是有多么重要!与此同时家长和孩子对我的赞美,也让当时那个感觉什么事也没干的自己稍稍有了些许存在感。
所以,“感动是什么”?也许不一定要像教授卢永根夫妇那样捐献自己毕生的积蓄,也不一定要像消防员杨科璋那样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保护别人。其实在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我们仍然可以感动他人,也能感动自己。就像赞美和鼓励,也许孩子们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懂事,那样聪明,也许下一刻他们还会调皮捣蛋,可鼓励和赞美总能“感动”他们,他们也会用行动来“感动”你。
我是一滴水,但我更想做一滴能折射出光芒的水,自己照亮自己的路。所以,人生漫漫,就让我继续做点什么,“感动”自己,不虚此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