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教学>>教学反思>>文章内容

小语第11册18课《灰椋鸟》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发表日期:2007/11/18 9:56:47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无 有674位读者读过

小语第11册18课《灰椋鸟》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一、   读句子,完成练习。

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

1.  上面一句话是比喻句,作者把______比作________。这个比喻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用“似……如……”说一句话。

二、“我被这喧闹而热烈的场面感染了,竟情不自禁地呜呼起来。”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你会欢呼什么?

二、    学了本文,请你围绕“人类、鸟儿、树林”三个词写一段话,要有一定的中心。(不少于150字)

设计意图:

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语文的质量。而作业是检验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应结合课文的重点和难点,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固而,教师应结合课文的特点,勇于突破习惯定势,设计一些即对性、创新性、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充满激情,把完成作业当作展示自己的平台,乐于去做,积极去做。

一、   即时性。

本文中许多描写鸟儿活动的优美的句子,作者从鸟儿飞行的壮观场面写到鸟儿归林后喧闹而热烈的情景,联想丰富合理,形象生动。为了让学生能深入领会语言文字的美,进而培养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我让学生及时完成第一题的练习,进一步认识到联想(拟人、比喻等)在句子中的作用,让学生在动脑、动手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进而达到巩固知识,减轻负担的目的。

二、   创新性。

课文第四、五两个自然段是学习的重点,读完后,学生自然会沉浸在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场景中,为作者高超的语言文字艺术所折服。此时,我出示了第2题的作业,其目的是让学生进入情境,与作者融为一体,同呼吸,共情感,继而感悟出作者当时激动、兴奋和对灰椋鸟的喜爱之情,把作者的心声“欢呼”出来,真正落实语文教学中的钻进去,走出来。

三、   实践性。

作业的设计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作业兴趣。把书本中的知识和相关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进一步让学生动脑、动手、动情。第三题设计的目的就是结合本文的中心,充分调动学生头脑中的文学知识,结合生活实践:——写出“人类、鸟、树林”三者之间密不可分的亲切关系,在练习中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注重环保的情感,使课文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以上几种作业的设计,就是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巧妙地引导学生读书,与书本自由对话,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练习中,学习语文拥抱知识,体悟快乐。让我们的语文教学真正走在素质教育的的康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