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博文2 滕丹
发表日期:2018/4/9 10:43:11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滕丹 有539位读者读过
今天看完了感动中国影响人物事迹介绍,其中卢丽安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我特地翻了翻有关她的资料,卢丽安,女,49岁,1968年生于台湾高雄,从小受家人影响对大陆有着特殊感情。上世纪90年代中期,卢丽安和丈夫英国完成学业回到台湾任博士后研究员,1997年,卢丽安夫妇到上海复旦大学任教。几年下来,卢丽安就成为复旦大学最受欢迎的教授之一,现任上海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副院长、上海市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我以台湾的女儿为荣,我以生为中国人为傲。”卢丽安在今年“党代表”通道上如是说,很多台胞朋友为她点赞,因为她说出了广大台胞们的心声。
有关海峡两岸的关系,自1949年台湾问题形成以来,大陆方面始终把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国的发展从此进入历史新时期。《告台湾同胞书》就是在这个重要历史背景下发表的。30年来,大陆方面为促进台湾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系列对台方针政策。邓小平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从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和国家发展战略全局出发,在毛泽东、周恩来关于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为确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江泽民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丰富和发展了对台方针政策。党的十六大以来,大陆方面就对台工作作出重大决策部署,提出一系列新主张新举措,赋予对台方针政策新的内涵。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和实施,把大陆方面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法律化,表达了大陆方面坚持和平统一的一贯立场和最大诚意,同时表明了全中国人民坚决反对“台独”、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共同意志和坚定决心。
《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以来,在两岸同胞和各界人士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发生重大变化。1987年底,两岸同胞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同胞交往日益密切,两岸经济合作蓬勃发展,形成互补互利的格局。1992年,两岸达成“九二共识”,双方在此基础上举行首次“汪辜会谈”。2005年,国共两党领导人实现历史性会谈,达成“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2008年3月,台湾局势发生积极变化,两岸关系迎来难得历史机遇。2008年5月以来,本着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精神,两岸协商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得到恢复并取得重要成果,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迈出历史性步伐。双方妥善处理一系列问题,保持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势头,推动两岸关系展现出和平发展的前景。今天,两岸同胞往来之频繁、经济联系之密切、文化交流之活跃、共同利益之广泛是前所未有的。中国人民维护台海和平、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事业日益赢得国际社会理解和支持,世界各国普遍承认一个中国的格局不断巩固和发展。
我相信,在这些热爱和平统一的爱国人士的努力下,海峡两岸必将统一。其原因有下列几点:
第一,中国的历史传统历来是和久必分,分久必和。从春秋战国到秦始皇统一,从两汉到三国鼎立,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一直以来,直至现代,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证明了这一点。
第二,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古代中国政府曾多次在台湾设立了管制机构,例如清王朝曾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管辖。此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召开的开罗会议等会议就曾申明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台湾是中国领土神圣而不可侵犯的一部分。
第三,中国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时运用“一国两制”的政策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第四,中国人民具有很强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国人民强烈要求祖国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
第五,新中国成立以来为祖国统一作了巨大的贡献。
第六,科学发展观科学理论的指导。
我相信,以缩短以法治国,民主制度这两个差距,越走越近才会兑现。以加大以法治国,民主制度这两个距离,越走越远甚至分裂不可避免。祝我的祖国繁荣昌盛,统一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