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育教学>>学习体会>>文章内容

4月博文1 滕丹

发表日期:2018/4/9 10:41:39 出处:未知标签:} 作者:滕丹 有501位读者读过

重新拾起《数学课程标准》的学习,结合教学结合课标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的改革,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全新的体会,其中“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和理解数学”,特别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由最初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形成转变为在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在此基础上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我们作为教师就应当理解教学目标,理解和把握教材编排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争取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益学生全面发展的故事课堂。因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下面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几点体会。

一、在故事课堂中体验数学的趣味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第一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课堂,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故事中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一个好的故事课堂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让学生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让学生自己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

二、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争取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数学学具,让学生尽量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在多种情况下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数学源于生活。因此我在课堂上教学时也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还可以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数学,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值。

三、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

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形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除了课本之外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学会合作的方法,进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充分体验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掌握探究的方法。不但可以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他们的成功欲,从而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关注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四、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

    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会动脑筋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转变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我们体会到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要注意做到:既要重视科学精神,又要充满人文精神。也就是基本功要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还要关注每一个孩子,尊重学生人格,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一定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等都会受到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

五、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得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到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我们只有作好充分的准备,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才会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经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使学生善于倾听他人发言,乐于陈述自己的想法,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这些都有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有利于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才会使他们感到无限快乐,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长,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发展。